中国生态环境部日前启动渤海海岸线最大规模排污口排查行动,260个排查组、780名排查人员在天津滨海新区、唐山、大连、烟台率先开始了艰难的环渤海区域入海排污口大排查。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摸清渤海排污口底数
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自然生态独特、地缘优势显著、战略地位突出,是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关键依托。近年来,渤海水质有所改善,但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重点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
当前,环渤海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到底在哪里排,到底谁在排,到底排什么,到底排多少?为全面查清并有效管控渤海入海排污口,2019年,生态环境部会同环渤海“三省一市”政府全力推进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要将所有向渤海排污的“口子”查清楚。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2019年1月11日,生态环境部在唐山市召开“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会”,打响了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发令枪”。
260个排查组在行动入海排污口“一网打尽”
6月24日,生态环境部启动河北唐山、天津(滨海新区)、辽宁大连、山东烟台等4城市入海排污口现场排查工作。据介绍,现场排查工作为期一周,采取拉网式排查方式,对沿海所有入海排污口进行排查,实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目标,并安排唐山60个现场组,天津(滨海新区)40组,大连100组,烟台60组,合计260组,共780人参加现场排查工作。
渤海海岸线全长约3600公里,环渤海唐山、天津(滨海新区)、大连以及烟台4市涉及海岸线约1700公里,纳入本次排查具体范围为4628平方公里。
据介绍,此次排查主要目标是全面查清渤海入海排污口,具体排查对象为各类直接或间接向渤海排放污染物的涉水排口,包括通过管道、涵洞、沟渠等直接排放污染物的涉水排口,或通过河流、溪流等间接向渤海排放污染物的涉水排口。
排查前,上述4市均先完成了无人机航测,通过图像解译,所有的疑似排污口点位都录入到现场排查APP中。各排查组开展现场工作时,首先对APP推送的所有疑似点位,进行逐一现场核实。完成APP推送点位的核查后,继续检视排污口四周,查找上下游、左右岸有无其他排口,坚持排查范围内全覆盖、无死角。
工作组拉网式排查“寻找”排污口
6月24日,天津滨海新区40个现场组排查工作全面展开,对APP推送的所有疑似点位,逐一进行现场核实。6月26日,第19组一行来到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南部区域的第一个排查地点,这里没有发现排污口。
对具体排查地点,组长忻丁豪告诉记者,“我们以经纬度来定位,因为这里不是城市建成区,没有街道的名称”。
第二个排查地点是一片滩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APP里记录这里有一个排污口,但是现场检查没有发现排污口。这里曾经有一个两个水塘之间倒水用的管道,但现在已经没有使用功能。
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南部区域的第三个排查地点,一些在禁渔期抛锚的小渔船正随着海浪起伏,海边的牌子上写着“禁止赶海拾贝类、钓鱼游泳等与施工无关的活动”。
大约10年前,这里曾实施填海造地工程。站在岸边,看到有39个直径80厘米、生锈的大铁管延伸到海面上,如今已经废弃。天津临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鹏告诉记者,大约10年前填海造地时,这些管子是过水用的排水管。现在这片区域属于公共岸线,如果将来有单位在此建造正式码头,这些管子都会拆掉。
19组组长忻丁豪告诉中新网记者,上午现场检查的几个地点,虽然没有发现真正意义上的排污口,但对沿海岸线开发利用情况及排污口分布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有利于认清重点、把握重点,针对性做好现场排查工作。整体来看,这片区域没有入驻的企业,没有生产线,没有通常意义的直排污水,也没有生活污水处理厂,环境比较单一,这些排水口对环境没有大的影响。
水下机器人等高精设备助力排查
6月25日下午,天津现场组的机动攻坚小组根据APP锁定的疑似排污口点位来到天津南疆海事局附近码头,现场排查发现,这里有大的涵洞与水泥管道排污口,水泥管道正在排水,排查人员进行采样监测。排查组在栈桥下发现一个比较隐蔽的PVC管道。
“排查组翻过防浪堤走到栈桥下发现这有个管子”,天津组排查人员李亚龙指着PVC管道告诉记者,“这个管子周边堆积的是沥青、废渣和建筑垃圾,穿过栈桥底下进入海里,由于位于栈桥下,此前无人机航测也没有发现,因不能明确该管道性质,所以调来无人机、水下机器人协助作业,弄清楚水下这个管子情况。”
正在使用水下机器人监测的工作人员说,在低潮时,这个管子可能是部分露出水面的,现在排口在水下。通过水下机器人携带的图像声呐进行初步定位,再通过自身的摄像设备抵近观察,最终确定了排水口的位置和状态。那是一个PVC管,直径10-15厘米,排口在水下1米、延伸出岸边大约5米左右的地方。
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总监张瑞涛告诉记者,水下机器人主要是协助专项小组开展天津区域入海水下排口的检查工作,鉴于现场的环境复杂,水质环境差异较大,水文水位未知等情况,在天津使用了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的橙鲨系列自主水下航行器(AUV)与江豚IV缆控水下机器人(ROV)两种设备,进行水下排口的排查和图像取证。
今年将完成所有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
根据安排,2019年底前,生态环境部还将完成环渤海(三省一市)其他9个城市的现场排查,全面掌握渤海入海排污口情况。同时,鼓励各地主动加压,因地制宜,把溯源和整治的任务开展起来,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海、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为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奠定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