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石龙路方舱教室环境通透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夜晚,一名高三男生正拿着英语课本在走廊上来回踱步,边走边读。灯光洒在他的身上。他的身影,被镜头捕捉下来。视频的拍摄者同样是一名新冠患者,也是一名志愿者,视频缓缓出现字幕,“这里是方舱,温暖而有光。”

这则视频,徐汇区漕宝路方舱指挥部工作团队每次看到,心头都会涌起一股暖意。在这个被疫情损害的春天,坚守方舱的人们努力让这段方舱经历,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一道光。

不舍 离开方舱不退课程群

作为徐汇区第一批方舱,漕宝路方舱由废弃校舍改建而来,共有502个床位。自3月28日开舱以来,便在两幢楼先后各开出一间方舱教室,供学生使用。令管理团队惊喜的是,孩子们不仅拥有了安静的学习空间,在团区委、区青联的牵线搭桥下,一个内容丰富的“云教室”也通过网络,来到了他们身边。每周的公益课堂,开张了!

图说:女孩在漕宝路方舱教室中学习

科学、艺术、心理……公益课堂吸引着不同兴趣的孩子。上海核工程科普团队带来了“核事知多少”“和你一起走进核电”等“硬核”讲座;控江中学艺术教师王美喽带领同学们了解“设计的故事”,探究紧急出口上的小人,究竟最早是哪位设计师的杰作;黄浦区卢湾中学团员青年志愿服务队的老师们将精心设计的心理讲座,毫无保留和方舱里的孩子和家长分享。

“有些家庭出舱了,可父母还是不舍得从课程群退出,毕竟无论是舱内还是舱外,这段时间对于每个孩子都是挑战。我们也希望把公益课程延续下去。”一名工作人员说。

希望 教室空位越来越多

相比漕宝路方舱,拥有1548个床位的石龙路方舱,体量更大,收治的未成年人数量也较多。这里原先是厂房,空间空旷,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方舱工作人员将原本就不宽敞的工作空间压缩再压缩,把物品整理再整理,辟出了方舱教室,并在区教育局支持下,半天配齐课桌椅。

方舱教室三面有窗,显得很敞亮。“小孩子住进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定会有很多不适应,所以我们要求教室一定要通透,让大家心情不会很压抑,另一方面也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方舱指挥部副总指挥沈佳梁说,尽管如此,所有工作人员最期待看到的还是方舱教室的灯光,早日熄灭。这段日子,给孩子留下的是一段积极的、温暖的回忆。

家长们说得最多的是,“这里和之前想得不一样”。方舱教室里,同为病患的志愿者们轮流当起临时班主任,其中不乏本身就是教师的病患。方舱教室外,山东援沪医疗队的“大白”们,把孩子们当自家小孩宠,把老家带来的山东大苹果,塞进孩子们手里。

图说:漕宝路方舱为同学们开设公益课堂

沈佳梁说,每一批孩子出舱,都能很明显感受到到从他们对医护人员发自内心的感谢。有些孩子亲昵地给“大白”姐姐起了昵称,依依不舍。“有些孩子话不多,但是从他们在方舱教室安心学习、很努力的样子,可以看到这是有思想的一代人。”

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