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元旦和春节临近,随着人员流动的增加,农村地区疫情防控面临压力和挑战。12月26日,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应对可能到来的农村地区疫情高峰,我省不断压实属地责任,构建市级统筹、县级落实、乡镇实施的工作机制,形成县乡村一体化的防控和救治体系。
为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地区服务保障,我省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建立了重点人群管理台账,结合本地医疗资源状况和重点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了一、二、三级服务内容,健全了部门联动、区域协同、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做到人员清、分类清、服务措施清,确保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落实到位。利用农村地区尚未达到疫情高峰的窗口期,加快组织,加速推进,继续采取老年人疫苗接种绿色通道、流动接种车下乡进村等措施,推动农村地区老年人疫苗接种,夯实免疫屏障。加强对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的管理,建立与医疗卫生机构、药店的协作机制,明确转诊流程,提供对症治疗药物,开展分类分级服务。
我省还强化医疗物资供应,确保医疗机构不断诊、农村药品不断供。各市均建立了医疗物资生产保供专班,统筹负责本地区医疗物资生产供应和保障工作,协调医疗物资供需、生产、储备、运输等方面事宜,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在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基础上,梳理当前农村地区医疗机构、重点人群的医疗物资缺口以及相关类别、数量、区域,切实强化与省内外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医疗机构的沟通协调,进一步畅通连锁零售、发热门诊以及平台购药等配送方式,切实解决好用药治病“最后一米”问题。
同时,强化医疗服务,提升分级分类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机制作用,统筹协调指定三级医院作为县医院帮扶责任主体。发挥县域医共体支撑作用,落实农村地区医共体网格化布局,积极发挥牵头医院作用,加强重症监护、传染病防治扩容和能力提升,统筹医共体内人员调配,落实专人或专门团队对辖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重点人群服务提供人力、技术、设备等必要的支持,牵头医院组建由呼吸科、儿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等相关科室组成的专科救治团队,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培训、指导和质控。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流程和路径。
目前,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置了发热诊室(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统筹县域内医务人员调配,结合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和服务量,加大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配备力度,通过上级医院派驻医师、招募近5年内退休医务人员及增加临聘人员等方式,快速扩充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队伍。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逐级建立医疗卫生人员梯队,确保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正常开诊,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档。进一步提升急救转运能力,按标准增加120救护车辆,尤其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地区,增强了转运能力,提高了转运效率。
此外,我省积极做好返乡人员健康提示和医疗服务。加强对“两节”期间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宣传引导,要求乡村两级及时关注掌握返乡人员信息,建立人员台账,做到人数清、人头清、位置清、状态清,提示做好健康监测,并告知居住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联系方式。返乡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可联系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由乡村医务人员为其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用药指导等服务。村民委员会和村卫生室要为返乡人员及时获得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盒提供便利。对症状明显的可指导其到发热诊室就诊,对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的,及时指导和协助向上级医院转诊。
(辽宁日报 记者王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