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中小学开学在即,孩子们要做好哪些准备?
“乙类乙管”之后的首个开学季即将开启,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目前又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季节,2月20日,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发布提醒:疫情防控措施丝毫不可松懈。师生要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等症状不要返校。
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部主治医师张奕表示,当下疫情防控的这根“筋”不能松懈,新学期中小学生要做好“七件事”。
(相关资料图)
一、自我健康检测
提前了解学校的防疫安排,家长和孩子要做好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不要返校,居家观察科学就医,并及时报告班主任。
二、做好防疫准备
上学前准备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免洗消毒剂或消毒湿巾等物品,并学会正确使用。学会七步洗手法。
三、关注冬春季节传染病
诺如病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被成为“冬季呕吐病”。北方一般在12月到次年的2月。由于其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传播途径种类多等缘故,人群普遍易感。在高发期,外出就餐时一定要注意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的水果和蔬菜在食用前要彻底洗净,食物要煮熟煮透,不喝生水。
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饭前、便前便后、触摸眼口鼻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配合流水洗手;勤换衣服、早晚刷牙,远离烟酒等有害物品,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掩口鼻。三餐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不生吃水产品,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保持健康体重。
五、调整作息时间
保证良好睡眠,小学生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家长帮助孩子合理安排起居,根据身体情况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心愉悦。
六、注意用眼卫生
很多同学的作业还没有写完,大家一定要记住“三个一”,即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鼻尖一寸远。选择符合自身高的桌椅,写作业或看书时要保证光照度适宜,不在摇晃颠簸的环境阅读。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定期向远处张望。
七、远离安全隐患
近期气温开始逐步提升,有的河中心已经开化,冰面又脆又薄,大家嬉戏要远离冰面,更不要穿越冰面同行。外出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
高发期遇上开学季,这些症状要警惕!
疾控专家最新提示→
新学期开始了,孩子们重新回到学校、幼儿园。传染病专家、疾控专家表示,春季是手足口病、腮腺炎、风疹、诺如病毒、流感等常见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立春伊始,天气忽冷忽暖、昼夜温差日益加大,加上返校师生短时间内大量聚集,容易给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条件。
专家提醒家长和老师,今春恢复线下教学,孩子们重回课堂,除了积极预防新冠病毒传播,学校和幼儿园要积极预防多种春季高发传染病,注意敦促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一旦出现呼吸道、肠道等传染病症状不要带病上课、入园,应及时就诊。但家长也无需过度紧张,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流感需与普通感冒相区别
有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
春季也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冬春季节是流感流行期,人员聚集易引发流行,开学后,学生、教职员工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专家表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流感传播迅速,冬春季节可引起季节性流行。流感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也可感染。流感一般急性起病,前驱期有乏力症状,很快出现高热、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可伴或不伴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干咳、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局部症状。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在于流感全身症状更明显而普通感冒主要为上呼吸道症状。流感多有发热症状,可达39℃至40℃,普通感冒很少发热,流感还会感到全身疼痛,而普通感冒鼻塞、打喷嚏、喉咙痛等症状更常见。预防流感可以每年定期接种流感疫苗。为减少传播,患流感后咳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诺如病毒可能集体感染
家庭护理重点预防脱水
谨防诺如病毒传播,特别是人员密集的学校、幼儿园等机构。该中心传染性预防控制所专家表示,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腹泻的急性肠道病毒,传染性极强,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场所引起暴发疫情。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暴发的高峰期。诺如病毒性感染潜伏期短,多在24小时至48小时发病;症状以恶心、 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为主。可能伴有头痛、寒颤、肌肉痛等症状,严重时出现脱水症状。通常儿童呕吐症状会比较严重,出现吃什么吐什么,食欲大大下降,食量减少的情况。如果孩子出现频繁呕吐、腹泻,一定要及时就医,粪便诺如病毒检测可以鉴别是否感染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没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侧重点是调整饮食,对症治疗和积极预防脱水。家庭护理最重要的是预防脱水。首先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脱水表现,如儿童哭时泪少甚至无泪、精神萎靡、排尿减少等,如发现脱水马上就医;其次准备口服补液盐给患者,少量多次摄入,同时少食多餐,多食粥类等易消化的食物;第三不要自行用药止泻。
专家表示,诺如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目前没有疫苗或者特效药物能够抑制。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平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吃生冷食品,减少去外面就餐;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及时就诊并报告所在幼儿园和社区,按规定在家隔离治疗。
腮腺炎5岁至15岁好发
并发症严重需密切关注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接诊了一位6岁男孩。患儿哭闹不止,腮边肿大,不敢进食,不敢张嘴说话,同时伴有睾丸疼痛、阴囊红肿的症状。该院感染科、急诊科主任李颖与家长沟通了解到,患儿家长认为孩子得了“痄腮”,有几天就会痊愈,认为不需要到医院就医,直到孩子主诉睾丸疼痛,这可把家长吓坏了,赶紧到医院就诊。李颖初步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立即安排了患儿住院治疗。经过细心治疗后,患儿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出院了。
据李颖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岁至15岁,四季均有流行,但冬春季节常见。流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肿痛具有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还有一部分患儿会伴发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吸入传播,一般接触患者2至3周发病。
李颖说,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出现并发症可能会很严重。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等症状时,需要警惕胰腺炎,这种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出现头痛、持续发热、呕吐、精神差,甚至抽搐时,需要警惕病毒性脑炎;当女性出现腹痛时,需要警惕卵巢炎;男性发热伴睾丸肿痛时,需要警惕睾丸炎。未成年人如果并发了双侧睾丸炎,有可能导致成年后的不孕不育症。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可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腮风三联疫苗。
手足口病幼儿园宝宝常见
3岁以下患儿谨防危重症
春季幼儿园开学后,手足口病是幼儿园特别要关注的常见传染病。李颖说,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全年均可发病,一般5至7月是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手足口病一般急性起病,患儿会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至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
手足口病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儿可自愈。目前也没有特异性疫苗。患儿发病期间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要及时就医,特别是3岁以下宝宝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家长要时刻关注患儿病情。李颖提醒家长,孩子患手足口病后,家庭可使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辽宁日报、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