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垄、播种、覆土……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红光村,62岁的村民陈廷海正忙着移栽鱼腥草种苗,“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我先种5亩试试看。”不一会儿,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今年行情好,我得争取多赚点儿。”

红光村位于江汉平原,这里的农民冬种油菜、夏种水稻。上世纪90年代末,陈廷海做起了粮食经纪人,从附近农户手上收购粮食,再卖往粮油厂。他言语不多、为人实诚,收粮食时,若市价涨了,就高不就低;若市价跌了,则按约定的保值价收粮。“诚信”两个字,是陈廷海的招牌,周边几个村子的人都乐意把自家的农副产品交给他代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06年6月,像过去一样,陈廷海从村民们手里收了上百万斤油菜籽,送到一家与他有长期生意往来的油脂厂。没想到,油脂厂经营者却因资金链断裂,在一天夜里突然不见了踪影。和陈廷海情况类似的粮食经纪人有不少。陈廷海这里,除了自己的7万元菜籽款外,210户村民共98万元的菜籽款也没了着落。

闷热潮湿的夏天,陈廷海一家如坠冰窟。不久,油脂厂经营者被抓获,但亏了的钱却要不回来了。面对这样的情况,陈廷海一家人主动认下了所有的债务。“我们一辈子没亏欠过别人。这是一笔‘良心债’,就算砸锅卖铁,我也会把钱还上。”为了帮家里还债,在外读书的儿子陈超决定放弃考研,立即参加工作。

他们把家里能换钱的物件、牲畜、粮食悉数变卖,东拼西凑拿出几万元钱,挨家挨户上门说明情况。

让陈廷海感动的是,村民们不约而同选择了不催不讨,还反过来安慰他们一家,“就当那一季油菜没有种过”“人还在,比什么都强”。

陈廷海早年跑运输,收入颇丰。在村里,他是第一个买自行车、第一个用上手机的人。村民杨志琼回忆,陈廷海当初宽裕的时候,一直不忘帮衬乡亲,谁家遇到难处,他总是帮着想办法。“以前我们家穷,交不起孩子的学费。一到开学,我们就找他借钱,他从不催着还。他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我们绝不能忘恩。”杨志琼说。

为还清欠款,陈廷海夫妇流转了几亩地,每日勤恳耕作,农闲时便外出打工。2007年,在乡亲们的支持下,陈廷海购入一辆农用车,又做起代销农副产品的老本行。为了还债,他常常凌晨3点起床,在农户与厂家间东奔西跑,夜深才回家。

一点一点地攒,一分一角地还。“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还钱的时候。”陈廷海说,这些年,他一刻都不敢停歇。如今,欠款只剩下13万多元。

尽管旧债未清,许多村民仍毫不犹豫地借钱给陈廷海周转,家家户户都把菜籽和稻谷留给他来收。村民们赞他“欠债近百万,却没一句骂名”。去年,陈廷海因诚实守信登上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临近中午,成片的鱼腥草种苗已经栽好。扶着腰缓缓起身,陈廷海说:“这5亩地预计能增收10万元,这么多年的债,就快要还清了……”

责任编辑:黄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