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开启


(资料图)

时隔九年 两张唐代古琴再度联袂亮相

辽宁博物馆展出的九霄环佩琴,存世只有4张。记者 黄翰博 摄

伏羲式春雷琴

九霄环佩琴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核心主题词之一是“美好生活”。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与美好生活相伴的古琴,将成为辽宁省博物馆展览中的主角。“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5月18日正式在辽宁省博物馆推出。

这既是辽博首次举办古琴文化主题展览,也是省内仅有的两张唐代古琴时隔9年后再次同时展出。

辽博首次举办古琴文化展

5月18日上午,“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刚一开展,各式文物就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赏。此次展期共计3个月,一直持续到今年8月20日。其间,121件/组与古琴文化相关的文物、古籍将与观众见面,其中一级文物6件/组,辽宁首次展出文物41件/组,外借文物11件/组。

此次展览由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博物馆承办。此次展览中,除了辽博的馆藏文物珍品与观众见面外,包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旅顺博物馆、孔子博物馆、荆门市博物馆等地的古琴和古琴相关文物也将同时亮相。

古琴是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的精髓,属于弹拨乐器,历史悠久,贵为“八音之首”,它以“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的独特魅力备受历代文人推崇。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养性怡情的生活方式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蕴涵着关爱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人文精神,代表着我国审美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策展人、辽博学术研究部李琼璟介绍,作为辽博首次举办的古琴文化展,本展览通过不同形制的古琴,以及与古琴相关的文化元素共同构建出不同的文化空间,让观众在欣赏古琴形制美的同时,走进古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展览中,与古琴相关的瓷器、丝绣、书法、绘画、古籍、漆器和竹、木、牙雕器等各类精美文物也一并展出。

李琼璟表示,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同时,2023年也正值中国古琴艺术被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周年,在此重要时间节点,古琴文化展与观众见面,既能发挥出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及宣教展陈的优势,又能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九霄环佩与伏羲式春雷再聚首

在传世古琴中,年代最早的是唐代古琴。目前,唐代古琴存世数量不足20张,我省存有两张。一张是辽博收藏的“九霄环佩琴”,另一张是旅顺博物馆收藏的“伏羲式春雷琴”。在此次“清音悠远——古琴文化展”中,我省这两张唐代古琴同时亮相,这是2014年两张古琴在旅顺博物馆同时展出后,时隔9年的再次相遇。

李琼璟介绍,“九霄环佩琴”存世只有4张,3张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另一张为私人收藏。此类琴有声传九霄、音似佩鸣之意,故名“九霄环佩”。

这张“九霄环佩琴”为古琴制式中的“伏羲式”,朱红色的漆面,头部为半弧形,项部从头至肩略呈凹弧形;腰部两侧各为内弯两内凹弧形,两凹弧交界处呈尖角峰状凸起;尾部亦为弧状。琴身表面有牛毛断纹,底有冰裂纹加小蛇腹纹。底部有圆形龙池,椭圆形凤沼。龙池上方阴刻“九霄环佩”四篆字琴名,龙池下方刻宽边“清和”二篆字方印。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伏羲式春雷琴”,圆头伏羲式,琴通长123.2厘米、肩宽20.3厘米、尾宽13.9厘米、底厚1.1厘米。黑漆,漆下为鹿角灰胎,金徽。琴面有小蛇腹断纹。池上刻草书“春雷”二字,池下刻大印一方,篆“沧海龙吟”四字。

除了两张唐代古琴联袂展出外,来自全国部分博物馆的精品文物也可以让辽宁观众足不出省,就能欣赏到省外重点文物的风采。

(辽宁日报记者 朱忠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