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8.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而1-3月份的增速为0.5%。从0.5%到11.9%,表明财政收入形势在好转,但月度间出现大幅波动,更在于去年4月份低基数效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财政部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预计2023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6.7%。随着经济的稳步恢复,加上去年大规模退税的低基数,今年我国财政收入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

不过,2023年各级政府仍然要执行“过紧日子”的主题。2019年到2022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万亿增长到20.4万亿,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3.9万亿元增长到26.1万亿元。年度收支差额背后,除了债务资金外,在于各级政府加大了资金调入力度,比如处置国有资产或闲置资产,以更好实现年度收支平衡。

其中,基层县级政府值得重点关注,一方面在于县级政府直接承担大量民生事务,另一方面在于相对偏弱的县域经济,需要较多上级补助资金及转移支付。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财政部走访调研了湖北的部分市县,了解基层财政如何实现更好平衡。多位县级财政局局长直言,地方财政收入在稳步恢复,对完成全年收入目标有信心,但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依然有压力。

“招商引资+保障民生”的紧平衡账

“今年财政收入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前几年每年支出增长5%以上,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面临压力”,荆门市东宝区财政局局长李士宝直言。

2019年到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万亿元增长到20.4万亿元,三年总共增长幅度约7%。7%是偏低的,这背后既有疫情影响因素,还有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加大减税降费的政策因素。7%的全国平均增长幅度背后,其实不少地方2022年财政收入不及2019年。

湖北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向雪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市县财政现在比较困难,对省级依赖程度比较高,近年来省厅不断加大对市县支持力度。同时,每年会对重点市县开展预算合规性审核,确保“三保”预算足额编列。今后会将市县“三保”相关政策和执行情况纳入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重点市县进行及时预警。

除了争取更多上级资金,县级政府致力于开源节流,来扩大可用财力,以期掌握更多主动性。很典型的例证在于,不少市县2023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目标高于全省汇总的目标。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是县级政府开拓财源很重要的方式。比如襄阳市谷城县探明硅矿储量和品位居湖北省第一,近年来借助新能源转型的东风,积极培育硅产业集群。其中,谷城吸引到吉利、兴发等重点企业,吉利硅谷多晶硅项目投资额高达228亿元。

谷城2022年GDP约479亿元,汽车零部件、纺织业等为传统支柱产业,今年在发力从多晶硅原料到太阳能组件、光伏储能等硅产业链。谷城县域经济在中部省份表现较好,即便如此其财政支出中超70%来自上级。2022年谷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49.9亿元,地方级收入仅占其支出比重为26%。

谷城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湖北全省2023年财政收入预计增长10%左右),对今年经济和财政形势预期较好。

“我们在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去年引进光伏产业,吸引到200多亿元的大项目。但是,重点招商引资需要地方配套,包括建产业园区、前期基础设施等,政府配套要花很多钱”,谷城县财政局局长刘勇表示。即便吸引到大项目,刘勇言语中仍然透着一丝压力,并期待上级政府能针对大项目给予更多支持。

黄冈市麻城市2022年GDP规模为450亿元,石材、建筑、汽配行业为其支柱产业。当前,麻城市在推动石材产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也在吸引新能源电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麻城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4亿元,今年财政收入增长目标为10%。

麻城市财政局局长鲍斌表示,今年一季度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亿元,接近全年任务的31%。一季度收入任务完成了,跟经济稳步恢复有关,也跟去年部分制造业缓税在今年缴纳有关。完成全年10%的目标问题不大,但还是有压力。

“比如政策规定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能低于公务员,但是教师工资体系跟公务员不同,且全市教师数量在5000多人,远超公务员数量,这些基本支出压力不小。省级在推动财力下沉,每年都在加大力度。基层财政既要保’三保’,还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财力平衡压力很大”,鲍斌直言。

保基本保重点控债务

对于财力有限且对上依赖度高的县政府而言,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重点民生、保障工资发放、保障基本运转,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实现财政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财政局局长们及时汇报财政收支形势,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很有必要。

据李士宝介绍,东宝区财政局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常务副区长每季开展一次调度、区长每半年听取一次汇报,研判财政收支形势,明确“三保”工作重点。

荆门市东宝区2022年实现GDP42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亿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6.03亿元,保工资支出7.86亿元,保运转支出0.69亿元——“三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59%,占大半壁江山。

李士宝指出,对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支出给予全力保障,确保各项民生直达资金及时足额直达个人和企业。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支出、离退休员人离退休费支出、各类社会保险支出、其他人员应享受的补助支出等给予全额安排,通过积分考核、清退编外人员等办法建立先保“三保”再安排其他支出的库款保障秩序,确保人员工资不出现任何风险。合理确定机关运转经费标准,确保机构运转正常,并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三公”经费,2023年部门预算公用经费再压缩5%。

“财政部门既要当好’黑包公’,又要当好’服务员’,只靠财政部门单打独斗难以完成。需要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在全县上下凝聚过紧日子的共识”,咸宁市通山县财政局局长金汉南表示。

通山县的经济总量偏小,可用财力较少,是典型的“吃饭财政”。2022年通山县实现GDP约15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为6.66亿元。通山县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为36亿元,其中29.9亿元来自上级补助,占总支出比重为83%。另外,2022年通山县的基本支出为16.2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52%,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绩效奖金等人员经费在刚性增长。上述这类民生支出的刚性增长,更加需要地方财政算好平衡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比如通山2022年清理回收历年结存资金1.56亿元,统筹涉农资金3.01亿元。

通山县对于新增重大支出事项,由政府投资决策委员会进行集体决策,综合考虑收入来源和县级财政的承受能力。

“这是从前年开始,新上任的县长推出的举措。决策委员会由县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以及发改、财政、融资银行、项目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决策委员会对项目的谋划、申报、审批、建设实施、项目验收等进行全流程管控。县里还出台了投资管理办法,比如超预算10%以上的项目,需提交政府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否则由分管县长约谈业主单位主要负责人,若存在违纪违规则启动追责程序。实施一年多来,对没有资金来源的项目有很大管控作用”,金汉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比如,通山县石壁下河治理项目,经必要性审核,核减了建亭、修桥、建管理用房等不必要事项,项目投资从1900多万元压减到1200万元。

通山县还加强了村级项目管理。“村级的一些小型工程项目此前没有资金来源的,事后往往会找部门或县里要钱。虽然单个项目规模不大,但是各个村级单位累加起来,所需资金也不少。去年刚把村级负债消化完毕,又出来一些新的村级债务。为此出台了《通山县村级权责清单30条》,明确没有资金来源不得招投标,否则乡镇党委同等追责,这对控制村级债务作用明显”,金汉南表示。

记者 周潇枭

责任编辑:黄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