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创新发展理念,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在便利市民生活、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为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里约热内卢
运营中心扮演城市“大脑”
整合数据,提升应急能力
在里约热内卢的桑巴大道附近,有一座城市运营中心。走进中心,一面巨大的屏幕墙格外醒目。屏幕上显示着城市各处的实时监控画面,以及城市监测装置、网络平台等汇总的天气、交通、市民诉求等各类信息数据。屏幕前,来自约30个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全神贯注,随时对市政运行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城市有序运行。
里约热内卢运营中心成立于2010年。该中心每天对各类市政信息进行实时汇总和分析处理,为优化城市运行提供智慧方案,扮演着城市“大脑”的角色。2013年,里约热内卢获得“世界最佳智慧城市”殊荣,该中心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
运营中心成立的初衷是应对极端天气。2010年4月,一场暴雨袭击里约热内卢。由于信息滞后,市政府对暴雨毫无准备,城市交通陷入停滞,多处滑坡和泥石流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救援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市政部门随后设立这一中心,以随时掌握城市信息,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如今,运营中心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极端天气应对机制。中心将城市气候分为5个等级,根据对监控摄像、雨量站、气象雷达等渠道的实时数据分析,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在大型活动秩序维护、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运营中心也发挥着独特作用。2014年巴西世界杯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举办时,中心承担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职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心负有监控市区人群聚集和流动等状况的职责。
“运营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里约热内卢市政府社会运营经理佩德罗·马丁斯介绍道。该中心收集的数据来自于州、市等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多个营利和非营利部门,庞大的数据来源实现了较全面的信息共享。
线上服务,方便民众生活
为更好向民众提供服务,里约热内卢市政府近年来陆续开发了多个数字平台。这些平台均与运营中心相关联,建立起民众与政府的直接沟通渠道。
市民尤里·莫赖斯是“里约1746”市民服务平台的忠实用户。莫赖斯每年都对自家房屋进行整修。整修完成后,他会通过“里约1746”手机应用软件,预约免费的建筑垃圾清理服务。遇到市内井盖丢失和车辆占用道路等问题,他也会通过这个软件进行线上投诉,每次都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及时回应和解决。
“里约1746”由市政府在2011年创建。从更换路灯、修整路面,到清理排水沟、救助流浪动物,市民可以通过网站、电话、应用软件等多种渠道提出需求,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2014年,市政府又开通了“数字里约”网站,为每一位注册市民提供专属数字空间,提供定制化市政服务。市民可通过该网站申请停车证、查询罚单等,还能跨平台操作,追踪在“里约1746”等平台所提出申诉的处理进度。今年初,该网站的注册人数达到了约100万人。负责网站开发的里约热内卢市政信息技术公司负责人胡里奥·乌丹加林表示,“数字里约”让市民随时随地享受便捷的公共服务,在提升市政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政府的运营成本。
“让民众与政府形成畅通的连接,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目的之一。市民在数字平台的反馈有助于政府进一步优化服务。”马丁斯表示。
公私合作,完善智能设施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里约热内卢还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积极纳入私营部门的投资、技术和创新方案,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力。
今年7月,275盏LED路灯在里约热内卢北部马杜雷拉社区的主要街道亮起,标志着该市公共照明现代化项目正式启动。这批路灯装有智能传感器,可根据人流量调节亮度,使用寿命更长,能耗更低。里约热内卢市长马塞洛·克里韦拉表示,该项目将让市政电费支出大幅减少,节省下来的资金可用于改善贫困社区的医院、学校、道路、环境和市政服务等。
公共照明现代化项目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形式展开,由数家私营企业联合组成的“智慧照明”负责实施。该项目将在未来20年内投资约14亿雷亚尔(1美元约合5.48雷亚尔),更换45万个照明器材。
除更新城市照明系统外,“智慧照明”还将在里约热内卢安装约1万个摄像头、5000个无线热点设备、6000个交通信号灯传感器和4000个井盖传感器,对城市的治安、交通、道路安全等进行智能管理。“智慧照明”计划建立一个控制中心,统一对这些设备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里约热内卢运营中心则将为这一项目提供需要重点关注和服务的区域名单。
当地媒体认为,公共照明现代化项目为里约热内卢搭建了新的数字平台,可为市民提供更多智慧服务。以该项目为代表的公私合作模式成为里约热内卢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趋势。“智慧照明”理事会主席卡洛斯·维森特表示,“我们将为民众提供高科技服务,创造更安全的环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发展。”
市政管理成本大幅降低
在西班牙海滨城市巴塞罗那,人们在很多街区都能看到一种“智能垃圾桶”。其外观与普通垃圾桶并无二致,但垃圾快要装满时,桶内安装的无线智能传感器会把数据即时反馈到该市的垃圾处理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数据汇总对垃圾回收车的出行频率和路线进行安排,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
垃圾收集是巴塞罗那利用智能传感网络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城市管理的典型例子。2011年,巴塞罗那市政府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与智慧城市相关的产业如今已成为巴塞罗那新的经济增长点。2019年底,该市所在的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有超过400家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企业,其中89%的企业位于巴塞罗那。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巴塞罗那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该市安装了约2万个无线智能传感器,用于收集气温、湿度、污染、噪音、交通流量等各领域的数据信息。巴塞罗那市政府同私营企业合作创建的开源数据平台Sentilo负责数据采集和汇总,再通过数据分析平台CityOS提供市政解决方案。所有巴塞罗那市政部门都能通过这些平台共享信息。
除垃圾处理外,巴塞罗那的智慧管理还应用于城市照明、停车和运输、空气质量监测和园林灌溉等多个领域。以智能灌溉系统为例,市政部门通过安装在城市公共绿地的传感器获取该市不同地区的湿度、温度、风速和气压等实时数据,进而调整植物的灌溉时间和强度。智能灌溉系统运行以来,每年为巴塞罗那节约近1/4的灌溉用水量。
智慧城市建设在便利市民生活的同时,让巴塞罗那城市发展更具可持续性,也大幅降低了市政管理成本。多年来,该市不断深化公私领域合作,拓展发展模式。2011年起,巴塞罗那每年都举办全球智慧城市大会,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展示城市管理创新技术的平台。同年,该市开始建设智慧城市创意园,与思科、施耐德电气等企业合作,为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提供智慧解决方案。去年11月,巴塞罗那市政府与华为签署有关开展创新项目合作的意向书,包括使用华为的5G、智能数据中心和光纤技术等。
近年来,巴塞罗那提出,要超越现有的由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加强市民的数字化建设参与度。为此,巴塞罗那市政府为市民设立数字平台,民众通过在线提出建议、参与讨论、跟进提案等方式,深度参与政策法规的制定过程。随着“西班牙数字2025”计划的推出,该市进一步深化城市数字化转型,对各年龄层民众进行数字教育培训,缩小数字鸿沟,让智慧城市的红利惠及更多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