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原标题:
山东: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平台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国际博物馆日专题报道】
本报讯(记者赵秋丽、冯帆)日前,在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山东主场活动上,山东博物馆“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全新亮相,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展出文物2000余件。展览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媒体、新技术,艺术与科技融合,实现展览信息的多样化传达,面向不同层次观众提供多元化的展览体验,提高了展览的可视性、互动性,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和感动。
“展览是山东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山东省公共文化事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物馆领域重要文化工程。山东博物馆将以此为契机,打造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新高地,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说。
为进一步推动文物“活”起来,在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山东主场活动中,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电信山东分公司共同签署“5G+博物馆”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加快数字信息技术在文物领域的应用推广,共同推动山东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小博物馆是山东省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中小博物馆综合业务水平,山东省文旅厅将实施“全省中小博物馆三年提升行动”,组织国有大馆对中小博物馆在藏品管理、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的对口支援。目前全省共有170家博物馆开展结对支援,现场举行了“全省中小博物馆三年提升行动”启动暨第一批博物馆代表签约仪式。
此外,山东省各级文旅部门、各博物馆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精心组织策划了社会教育活动270余场,公益鉴定、公益讲座等惠民活动120余场,文创产品展销、博物馆研学等提振文旅消费项目160余项,旨在通过富有创意、彰显特色的各类活动和项目,搭建起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良好平台,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感受古老民族的伟大传奇、感知荡气回肠的时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