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庆祝上海地铁运营30周年系列活动举行。世界地铁协会CoMET组织、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和国内外同行、合作伙伴纷纷以视频形式,祝贺上海地铁运营30周年。


(相关资料图)

上海地铁从无到有,由线成网,“三十而立正青春”,在跨越800公里的新征程中,上海地铁正以担当与实干践行着三十年不变的初心使命。

“数字化底座”助力超大规模网络管理

上海地铁超大规模网络在给乘客带来便捷乘坐体验同时,也对运营安全和设备维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数字化赋能为特点,5月28日,上海地铁在活动现场专题介绍了地铁应急指挥体系、智慧维保体系和车辆数字化运维中心。

上海地铁应急指挥体系是应对突发状况的“神经中枢”,通过建立涵盖行车、客运、抢修、信息发布等四方面的周密应急预案,成为高效的“现场-线路-线网”三级应急指挥架构,完善与城运中心联动、重点区域客流管控、气象监测预警、四长联动等外部协作机制,得以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上海地铁智慧维保体系是以智能化、数字化为顶层设计理念,依托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具有庞大设施设备数字底座的体系。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奚笑冬介绍,目前,地铁维保在核心专业中已经形成了80余项基于场景的感知技术,如列车检修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后频次可增加4倍,通号专业系统诊断和预警准确性超过95%,智慧化变电站大幅增加巡检频率,供电可靠性提升30%。未来,还将以地铁设施设备保障业务为抓手,从专业管理向网络化扩展、单专业向多专业融合、维保与运营的协同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场景融合应用,努力构建无感运行新模式。

当天正式启动的车辆数字化运维管理中心,融合了车辆专业的状态监控中心、运维支持中心、生产调度中心、车场管理中心及应急指挥中心等五大功能,通过汇总透视列车信息、实时与离线分析列车数据、统筹规划列车与资源、打破部门间管理界限、做好车场应急状态处置等工作,以数字化手段提升车辆专业管理水平,提高故障响应能力,构建起列车运维和车场管理的“智慧大脑”。

上海地铁运营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

上海地铁从1960年在浦东塘桥一块用芦席棚搭建的试验场里进行的盾构法隧道试验性工程开始,到1993年5月28日一号线首段线路通车,一路上不断攻坚克难,打破了“上海的地质条件不可能造地铁的”断言,并得到了快速发展。用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建航的话来说,“上海地铁的发展是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

伴随着地铁建设,浦东的轨道交通快速增长。轨道交通网络北到外高桥、南达南汇新城、东至浦东机场、西抵黄浦江边,构筑起覆盖浦东全境的便捷通道。在上海轨道交通共20条(含磁浮线)运营线路中,有2、4、6、7、8、9、10、11、12、13、14、16、18号线和磁浮线,共14条线路途经浦东或全线在浦东运营,运营里程约占全市网络的三分之一。目前正在建设的21号线一期全部在浦东境内,全长约28公里,共设18座车站。

时光流转,上海地铁用30年走过了从6.6公里(徐家汇站至锦江乐园站)到831公里,从5个车站到508座车站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动脉,每天服务乘客超1000万人次。

当天,随着13号线东延伸高科中路站工地上的成槽机平稳启动,13号线东延伸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申通地铁集团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地铁正陆续启动248公里、超过130座车站的新一轮建设,建设规模及强度将再次超越历史。全部项目建成通车后,上海地铁将形成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640余座车站的庞大轨道交通网络。

三十而立再出发,地铁精神在传承。活动现场,曾经参与过1号线建设的5位地铁老员工陆续走下108号列车,向设计、建设、维保、客服、司机领域的5位年轻人,赠送了曾经使用过的钢笔、手电筒、站长袖标、五星司机徽章和触网零件,勉励他们赓续初心使命,传承地铁精神,再创崭新业绩。

此外,在庆祝上海地铁运营3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中,以文化为载体,以“跨越800,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图片展中,从“豆腐里打洞”到“螺蛳壳里做道场”、从“1列车”到“7000辆”、从“地铁车站”到“站城一体”……13组今昔对比系列组图展现了上海地铁历经30年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发展。同时,经过数月筹备与施工,位于龙阳路站的“印象地铁”公共艺术装置也在当天完成更新,向来往乘客讲述上海地铁栉风沐雨砥砺行,勇立潮头谱新篇的传奇故事。

来源:浦东发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