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发经费支出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迅猛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生物产业大国,“十三五”末期,生物经济产值规模近5万亿元,生物及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超过10万亿元,涵盖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近几年,生物经济领域成为投资热点。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生物制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2023生物制药行业投资前景规模预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物制剂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制药领域,利用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充次体)、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毒素)以及动物和人血浆等制成的制品,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更能满足人类的临床用药需求。生物制剂行业前景十分可观,目前全球药企都在发力该领域的药物开发。
目前,中国正处于生物医药制品的开发与制造的快速增长期。此外我国的化学药品与传统医药中医药领域也正在快速发展。为了应对传染性疾病、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与呼吸道疾病,中国医药领域的发展仍需保持高速增长。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对生物医学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并增加了该领域的院校与研究中心的数量。
2022年,中国生物制药确定了“2030年成为全球药企TOP30,销售收入达到千亿港元”的目标,由仿创结合全面转向聚焦创新药、生物药研发,研发管线逐步聚焦在肿瘤、肝病、呼吸等领域。
中国生物制药预计,未来三年(2023年-2025年)四大优势领域将有11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四十余款在研创新药有机会在2030年或之前上市;到2027年,创新药和仿制药收入将持平,2030年创新药收入占比有望达到六成。
在长三角,随着产业分工愈加精细、产学研合作愈加紧密,越来越多生物医药设备、关键耗材取得突破性成果,各类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企业走向成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业内人士指出,生物医药行业有一个“双10魔咒”,即一款创新药的研发至少需要花费10亿美元、耗时10年投入,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时间和金钱成本都是巨大的负担。从关键仪器设备到关键耗材,近年来,长三角多家本土企业加速攻关,已经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人工智能正在与更多的行业深度融合,对生物医药行业正在产生更深刻的影响。智能化的机器学习能持续产生‘廉价’数据资源,为新药研发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2022年晶泰科技上海总部正式成立,目前公司正瞄准AI制药领域存在的“数据鸿沟”,不断扩大自动化实验室规模,实现更大规模的资源调度和更多研发场景的自动控制,为长三角更多创新药物研发保驾护航。
今年4月,“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第一股”和元生物位于上海临港的精准医疗产业基地开幕。和元生物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贾国栋说,作为全面、灵活的先进疗法工艺开发和生产基地,和元生物与全球各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和等级的设备供应商都有合作,并且能够实现个性化、柔性化生产,“我们可以经过快速调整满足不同产品需求,例如三天之内搭一条生产线做另外一个产品,完成所有验证、调试的过程,进入新产品的生产。”
生物制药行业市场投资规模
国内疫情发生以来,国内生物制药公司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共计144家企业、机构在2020年开始投资生物制药行业,从而生物制药行业市场活跃度大大提升。在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政策法规的推动下,生物药企积极布局双特异性抗体相关项目,中国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在2021年已达到3412 亿美元,预计到2030 年这一市场规模将增长到6651亿美元,CAGR(2022E-2030E)为 7.6%。在国内,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2021 年达4644 亿元,预计到 2030 年将增长为13198亿元,CAGR(2022E-2030E)为 11.6%。
生物制药行业报告对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生物制药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生物制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