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歌手李玟因抑郁症去世的消息持续发酵。由此,“她那么爱笑,为什么还会得抑郁症?”的唉叹声也随之布满社交媒体,公众再一次展开了对抑郁症的关注和思考。


(资料图)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症,在年轻人中发病率最高,但这种全球健康危机仍在被忽视。其中,对抑郁症的不理解依旧是影响抑郁症的预防、诊断、治疗的重要问题,普通人对其的错误认知依然非常常见。

那么,抑郁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的诊断和治疗是怎样的?

是疾病,要治疗

在舆论当前对于李玟的讨论中,充满了错愕的情绪。背后原因也包含了大众对于抑郁症的长期漠视。但是,抑郁症群体是真实存在的。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抑郁症患者高达亿。而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估算,国内抑郁症患者将近5000万。

7月6日,嘉会医疗精神科医生董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大众对抑郁症存在认识不全,一方面,大众并没意识到抑郁症可以是一种疾病,它远远超出“近期心境不好”。如果这种“心境”持续不好,或者不断加重。它可能就是一种精神疾病,应尽早寻求治疗。因为,严重的抑郁症可能伴有自杀念头。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另一方面,大众也没有意识到,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也是需要治疗的,患者应当及时找精神专科医生处理,“如果出现心境不好持续两周以上,应尽早寻求帮助。如果认为生活没有意义或正在思考寻短见,建议根据病情的严重和紧急程度,决定是否立即带其前往医院就诊,拨打120,或是挂急诊以保障病人的安全”,董枫表示。

此外,董枫介绍,抑郁症这一疾病成因复杂,分型较多,所涉及的学术假说也非常多,疾病也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同时,抑郁症治疗周期也相对较久,“中重度的抑郁症一般是需要药物治疗的,且药物治疗不会立即起效,多数情况需要在6-8周以后见显著效果,一般来说,两三个月之后症状会有明显缓解,因此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

事实上,抑郁症的学术名称为“抑郁障碍”。它是有一系列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分类标准的。

据中华医学会主编的《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为抑郁发作。而抑郁发作的判定标准至少需要出现五项症状,其一就是心境低落。也就是,大众理解的心情不好、情绪不佳。这一心境低落的程度可以是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除了心境低落,抑郁发作的标准还有出现下述四项症状。它们可能包括: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

这也意味着,抑郁发作要满足“五种症状”这一条件。同时,症状的程度要参考“严重标准”,并满足“病程标准”。在《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种,将“严重标准”表述为“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而病程标准是指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需要至少持续两周。

此外,在轻度、中度、重度抑郁发作表述中,对社会功能的表述存在程度差异。例如,轻度是“患者通常为症状困扰,继续进行日常的工作和社交活动有一定困难,但患者的社会功能大概不会不起作用”,中度是“患者继续进行工作、社交或家务活动有相当困难”。

同时,抑郁发作的诊断还有排除标准,即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值得一提的是,董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介绍,患者来院问诊后,医生给予的询问是相当细致的。例如,如果患者表述睡眠不好,提问就会包括:具体的上床时间、入睡时间、是否有反复醒来、醒来几次、醒来后还能否睡着、要多长时间能睡着、一周内的平均睡眠长度、一周有几次睡不着等等。这其实均体现了抑郁发作有一个科学诊断的过程,也是要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帮助的原因,它有助于促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状态,从而及早干预并获得帮助。

除了疾病诊断,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也是关注焦点,它能够帮助临床进一步理解疾病并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案。不过,在此问题上,影响因素众多。

据嘉会医疗精神科心理咨询师赵武聪介绍,抑郁症的发病诱因繁多,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其中,生理因素还包括了遗传因素,神经传导递质的紊乱,如血清素、多巴胺等,激素变化,如甲状腺问题、月经周期等等。心理因素包括长期的精神压力、情绪问题、自卑感、对未来的担忧、自我否定、悲观思维等。社会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学业压力、财务困难、人际关系问题、孤独感等。

同时,赵武聪表示,某些突发的生活事件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因,如失业、离婚、亲人去世、重大损失、创伤经历等。并且,患有慢性疾病或面临严重健康问题的人可能更容易患抑郁症。因为疾病的身体不适和长期对健康的担忧可能会导致情绪低落。

二代药物依旧是主流

对于任何一种疾病而言,其治疗方式一直是关注重点。而和其他疾病对比,作为精神疾病的抑郁症,其治疗愈加复杂。

《柳叶刀》曾在2022年发表《柳叶刀-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对抑郁症采取联合行动的时候到了》。该报告指出,抑郁症已经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可避免的痛苦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抑郁症治疗的方式是多样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痉挛治疗。这三种疗法中,无论哪一种疗法,都已经拥有相当长期的使用经验。

在药物方面,按照其出现的时间顺序,抑郁症药物大致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抗抑郁药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代表药物有苯乙肼、异卡波肼、安非他明和司来吉林。

简单理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脑细胞间通信的化学信使(也称“神经递质”)来缓解抑郁症。也就是,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分解大脑中神经递质的酶。而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它们有助于调节各种生理和心理功能,包括情绪。所以,当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药物阻断这种酶时,大脑中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会升高,由此被认为可以改善情绪并缓解抑郁症。

而由于单胺氧化酶缺乏特异性,即其也影响大脑和消化系统中的其他神经递质,所以会产生副作用。此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还有延迟起效的问题。目前,作为最早研发的抗抑郁药,此类产品目前已被更加安全、副作用更少的抗抑郁药替代。

随后,在“单胺假说”的基础上,选择性5-羟色胺转运子(SERT)抑制剂代表药物氟西汀被开发。这款药物在1987年一经上市就震撼了市场,曾出现年销售额超100亿美元的成绩,至今都是临床一线抗抑郁药物。

同时,氟西汀也代表了第二代抗抑郁药。这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它们共同的理论基础是通过抑制5-羟色胺转运子(SERT)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子(NET)对突触间隙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重吸收,升高突触间隙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在这一代药物中,除了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瑞波西汀、文拉法辛、米氮平都是类似药物。

随着社会对抑郁症疾病的关注,目前也出现了抗抑郁新药。不过,这类产品现阶段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应用,且部分产品的作用机制存在争议。在这些抗抑郁新药中,艾氯胺酮是备受关注的产品。201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将艾氯胺酮鼻腔喷雾剂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标准疗法。

今年4月20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其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Spravato)上市,用于与口服抗抑郁药联合,缓解伴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成人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是30多年来获批的首个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此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在治疗抑郁方面的表现也在被探讨。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是抑郁症治疗的常用方式。而和大众理解的“聊天”不同,心理治疗实则包括更广泛的意义。

临床上,对于抑郁障碍患者可采用的心理治疗的种类也很多,常用的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动力学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等。其中,行为治疗常用的干预技术就包括要求患者坚持写日记,每天记录情感和活动情况,包括日常生活起居、想法、做了何事、见到何人等等。

另外,电痉挛疗法(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ECT)也是用于抑郁症治疗的方法,它用于抑郁障碍的治疗已有超60年的历史。它又称电休克治疗(electric shock therapy),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电痉挛治疗的适应症是针对严重抑郁的患者,包括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等。它具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且同时具有完整的实施方案以及并发症处理等一系列配套流程。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