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了师兄代表学校去参加省赛、国赛,我深受鼓舞,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机会。”在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颁奖舞台上,年仅16岁的谢烺俊与队友凭借过硬的技术与默契,一举拿下轨道车辆技术项目金牌。技能实现梦想,连谢烺俊自己也想不到,1年前许下的小梦想会这么快实现。

神舟飞天,巨轮出海。产线开动,机器轰鸣。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强劲发展,离不开一支强大技术工队伍的支撑。

目前,广东技能人才总量达135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6万人,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能。广东千万技能大军是如何培养的?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紧紧围绕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全面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提升劳动者素质。以技能大赛为抓手,贯通三级赛事平台构建“大国工匠”培养体系。开展南粤技术能手奖评选,树立技能典型,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创新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如今,广东多渠道打通技能人才培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贡献技能力量。

技能竞赛以技追梦

培育满足社会需求的“工匠”大军

精雕细琢、指尖飞绕,一块由100多克黄金纯手工制成的“牧牛”吊坠与图纸相似度达到97%以上;只用15个小时,一个近50平方米的小花园从一片荒芜中拔地而起,硬景误差在2毫米内;手指飞快敲打键盘,眼睛紧盯电脑屏幕,3小时内在1万多个样本中找到目标……在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上,各路选手大展身手。

这里既有工业设计、原型制作、工业机器人比拼,又有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项目,还有木工、园艺、花艺等角逐,涉及制造业、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建筑业、服务业等14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项目多、规模大、水平高、观赏性强。

作为广东技能“全运会”,大赛围绕广东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设置141个竞赛项目,分别对标世赛项目、国赛项目。吸引来自21个地市和相关行业以及驻穗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的6000多名选手同台竞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赛场就是业务素质提升的“练兵场”,成长成才的“大舞台”。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3岁。青春的气息、自信的面庞,在赛场上传承技能,撑起“大国工匠”的未来。

“可以明显感受到,与以往竞赛相比,这次参赛选手技能水平更加高,操作更加规范,精神面貌也更加亮眼。”本届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裁判长李全利颇有感触。

近年来,随着“广东技工”工程的不断推进,广东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需要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闯出一条富有广东特色、产教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发展之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这是“广东技工”工程和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给出的答案。

借鉴世赛办赛理念和办赛模式,广东引进世赛技术标准和竞赛规则,在竞赛项目、评价标准等各个环节与世赛对标,高标准锤炼“广东技工”。

“争金夺银不是唯一目的,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实现技能报国和高质量就业,才是最终目标。”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指出,目前广东正加快构建以世赛为龙头、国赛为主体、省赛为基础的技能竞赛体系,高质量培育技能人才,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工匠”大军需求。

南粤技术能手奖表彰

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广东不仅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家,也需要脚踏实地的技能人才。”闭幕式现场还揭晓了第四届南粤技术能手获奖名单,由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为获奖代表进行颁奖。

来自广东特地陶瓷有限公司的唐奇,荣获第四届南粤技术能手奖称号。在他看来,树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典范,带动一批能结合理论与实践为产业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提高工匠待遇和社会地位,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尊才、用才、惜才、爱才的积极性。

如何挽救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能?如何提高技能人才的归属感和社会地位?近年来,广东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需要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闯出一条富有广东特色、产教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发展之路。

如今,广东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再局限于学校: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为抓手,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正在通过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通过技能实现梦想。广东“大技能”格局正在形成。

在广东“大技能”的新格局下,广东组织开展第四届南粤技术能手奖评选。对“在生产一线工作岗位、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技能人才授予“南粤技术能手奖”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政府表彰的技能人才的最高荣誉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该奖项是面向全省各行各业技能劳动者,重点聚焦战略性产业集群、‘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等领域开展。”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旨在树立技能典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创新技能人才评价

加快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

学校并非技能教育的终点,广东还试点将技能人才等级认定资格交给真正用人的企业、行业协会,让企业接力培养技工人才,打开技能人才就业后的发展空间。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35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6万人。

人才评价既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也是技能人才配置的“定位器”。今年7月以来,广东围绕“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创新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打造龙头企业、技工院校、行业协会等人才培养主体、评价主体、用人主体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

2019年,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部署,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技能人才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这是技能人才工作的重大变革。

广东省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专家库专家周永章表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指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公布的用人单位、院校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评价规范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考核评价的活动,是技能人才评价的重要方式。“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解决了职业资格退出目录后广大技能劳动者‘无证可考’的现实问题。”他说。

“我们把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作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目标通过建立行业、企业、院校广泛参与,共建共评共治共享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紧扣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技能人才支撑。”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说。

广东探索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制度。截止今年底,全省已有约50万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已有2500多名高技能人才取得工程技术职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