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在封管控区,在核酸采样点,在隔离观察点,很多母亲都奋战在防控一线,甚至没法跟孩子见上一面。她们有母亲的柔软,也有战士的坚强,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有她们真切的付出。

上午9时,记者拨通了松榆里社区党委副书记付建平的电话。“我太忙了,只能跟你说5分钟。”付建平语速很快,开门见山。4月22日松一小区封控以来,她就住进了高风险区,至今16天,没再见过自己的两个孩子。

封控区里,社工和下沉干部都是连轴转。尤其最初几天,凌晨两点才能睡,清晨五点就要起床,遇到人员转运,更要随时准备从床上爬起来。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干脆利落的付建平哽咽了:“我的孩子一个9岁,一个4岁,公公婆婆帮忙带,每天都给我发孩子的照片。但是我一次都没有给他们打过电话,怕情绪控制不住。”付建平说,团队里有好几位妈妈。“说个高兴的事儿。昨天凌晨1点半,我们接到电话,说小区里有一位准妈妈要生了。我们连夜办外出就医,下午4点,孩子平安降生,我们几个社工都高兴地抱在一起。”

上午9:30,东四环附近的八里庄万科时代中心核酸采样点,梁会兰爱心服务队在医护、志愿者们换班时,为他们中的妈妈们送上花束。“看社工特别忙,我主动报名来当志愿者。”八里庄街道居民、志愿者白一江告诉记者,早晨离开家时,11岁的儿子仍在酣睡中,“等会儿他也来采样,看他能不能找到哪个大白是妈妈。”

采样医生曹静也已经在这儿工作了两个小时,胳膊肌肉酸痛,这样的工作已经持续多日。换班后,她手捧鲜花特别高兴。“最近疫情严重,我没法回老家看孩子。”曹静说,但家人们都很支持她的工作。

李展是十八里店乡弘善家园的一位社工。今年是她的第一个母亲节,却只能隔着窗子和孩子打招呼。

因与确诊病例曾面对面,李展和家人分别作为密接、次密接被转运至酒店,房间可隔楼相望。“弘善是个很大的居住区,工作非常多,我得在岗。”李展说,她负责线上协调居民外出就医。隔离酒店没有电脑,她就一字字手抄就医需求,每天从睁开眼到上床休息,李展都要在不到1平方米的书桌前,保持18个小时以上不间断工作。

忙碌的工作间隙,对孩子的想念如海水般涌来。家人会抱着10个月大的小孩,母女俩隔窗相望,挥挥手打个招呼。“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也会更加努力!”李展说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