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立秋过后,天高云淡,水边的景色更加怡人。
近年来,京城越来越多的河流经过综合治理恢复水清岸绿,焕发新的生机,玉河就是其中一条。
从热闹的南锣鼓巷向西穿过雨儿胡同,玉河流水潺潺,两岸绿树成荫,石板小路曲径通幽,仿佛静谧雅致的江南水乡。通过考古挖掘、恢复治理,这条曾被掩埋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古河得以恢复历史风貌,更成为附近居民的“后花园”。
“过去常听老人说起玉河,可我根本不知道在哪儿。”62岁的张女士在玉河边住了快40年,她早年的记忆中就没见过河,只有挤挤挨挨的房子一间接一间,不少住户在屋外搭起“煤棚子”,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的,真正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
其实,玉河历史悠久,是通惠河的重要组成部分。700多年前,郭守敬主持修建了一条连通都城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河道,名为通惠河。明永乐年间,通惠河位于城内的河段改名为玉河,漕运功能弱化消失,逐渐成为皇城中的景观河。民国以来,玉河逐渐断流被改为暗渠,最终于1956年完全被填埋。填埋后的河道上陆续盖满房屋,南段还形成了北河胡同。
随着大运河文化考古的推进,尘封多年的大运河玉河故道逐渐引起重视。2005年,东城区政府启动玉河恢复工程,修复昔日城市水脉。负责河道恢复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的天街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玉河东城段恢复工程以平安大街为界分南北两期进行。北段一期工程起点为万宁桥,全长500余米。河道基本恢复至明代玉河宽度,经什刹海引水,补充河道内水源。沿岸林荫绿化,河道种植荷花、菖蒲,一派生机盎然。
2014年,京杭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一期工程的万宁桥和东不压桥成为重要遗产点。同年,南段二期工程启动,终点至北河沿大街,全长600余米。南段工程不再以某一历史河道宽度为恢复目标,而是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保持历史水系贯通,并打造水系景观。
搬迁腾退、拆除违建后,南段工程采用人工自然水系的设计手法,开挖蜿蜒曲折的河道;两岸铺设7000余平方米的绿化,建设拱桥、木质亲水平台、点景凉亭。通过在平安大街地下铺设一根直径约200毫米的管道,什刹海的水通过北段引入南段,为南段河道注入活水。南段的河道中还修建了3个蓄水池,收集雨水的同时实现水体循环自净。
玉河南段的亲水平台上,5块总长度百余米的铜质浮雕引人驻足。自白浮泉开始,直至汇入钱塘江东归大海,京杭大运河沿途重要市镇的民风景物全部展现在这幅《京杭大运河风物图》之上。
目前,玉河东城段万宁桥至皇城根一线共计1.1公里河道已恢复,不但重现了运河水脉历史风貌,更成了周边居民休闲的场所。“好多已经搬走的老街坊专门回来,就为了看看这条河。”张女士说,由当初的脏乱小胡同变为今天的小桥流水和“江南水乡”,玉河是真的回到了大家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