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大区到时尚都市,京郊顺义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实现华丽转身,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选择这里作为定居地。

为了解析国际化浪潮中顺义的发展密码,上周,记者采访了三对生活在顺义的跨国夫妻,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他们眼中的变与不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偏僻小城蜕变成时尚地标

在挪威姑娘陈欧娜眼中,顺义曾经是一处偏僻冷清的小城。

2008年,14岁的陈欧娜因父亲工作调动随父母来到中国,在顺义的一所国际中学就读。“就感觉特远,啥都没有,买个化妆品还得去望京。跟朋友聚会,也总往市里跑。”说起刚来到顺义的生活,陈欧娜的记忆仍然很鲜活,“15号线地铁刚开通那会儿,车厢里都见不着人,哪有现在这么热闹!”

如今再提起顺义,实在很难与“冷清”二字挂上钩。今天的北京,经济结构与城市发展快速转型。作为首都机场所在地、首都国际交流的对外“门户”,顺义自然随之转型发展。

一所所国际学校选址落户,低密度洋房、别墅、小区鳞次栉比,祥云小镇、荣祥广场、欧陆广场等极具国际化特色的新商圈兴起,上万名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来到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若是在周末来逛街,遇见“洋面孔”可不是件稀奇事。

曾在顺义读书的陈欧娜,在北京结识了她的中国丈夫,两人在选择结婚定居的地方时,陈欧娜拿准了主意要留在顺义。“一方面是这边有很多认识的亲戚朋友,另一方面是因为顺义的生活很闲适,车没那么多,人口密度低,而且公园很多,河流也非常漂亮,生态环境特别好。”陈欧娜说,现在,顺义买什么东西都方便,住在市里的朋友也经常来顺义聚会。“尤其外卖特别快。有一次宝宝纸尿裤用完了,下单当晚就送来了。”

前不久,陈欧娜带着宝宝回了一趟挪威,两相对比更让她感慨。“那边能点外卖的餐馆特别少,点个披萨90多元,快递费200多元,还没有电子支付、共享单车,真有点不习惯。”

农业大区崛起为机遇之城

同样切身感受到顺义发展变化的,还有北京小伙张鼎然和他的德国媳妇珍妮。

在顺义中德大厦三层,张鼎然正在跟同事一起筹备第二届中德葡萄酒文化节。这里,承载着张鼎然事业的新起点——塔哒文化。“2021年4月我们回到北京,注册创办了这家公司。第一场活动是在祥云小镇举办的德国文化节,紧接着就收到了顺义区经信局和中德产业园管委会的邀请,没什么犹豫,我们很快就将公司整体搬到了中德产业园。”张鼎然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张鼎然对顺义并不陌生。“小时候,印象中这里就是个大农村,到处都是农田,我们一般就找个河边,带着吃的喝的野营。过节时,我们还专门跑来放烟花。”张鼎然说,自己打小在朝阳大山子地区长大,因为离着顺义很近,小时候经常到这边郊游。

从高中开始,张鼎然就到英国读书,随后又留在英国工作。直到2017年,他回国创业。“后来我去德国开始新的工作,在那里认识了珍妮。”张鼎然回忆,那时候两人在德国的发展都不错,在上市公司工作,但珍妮很喜欢中国,她曾经在北京大学读书,每年都会到中国旅行。“所以我们就决定回国定居发展。”张鼎然顿了顿接着说,“可要说在顺义创业,以前还真没想过。”

想法的转变,是因为看到了机遇。张鼎然和珍妮在北京的新事业,主要以中德两国文化交流活动为主。位于顺义的中德产业园成了他们事业发展的起跑线。中德产业园自2021年年底正式开园后,集聚了奔驰、宝马、Ameco等73家德资企业,其中德国隐形冠军企业2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

从接触到落户,张鼎然和珍妮几乎瞬间作出了决定。“公司落户到中德产业园的过程特别省心。政策上的事,有产业园的专班全程指导,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合作机会。”张鼎然说。

对今年的预期,张鼎然更是信心满满,“在与外方交流中明显感觉到,他们对中国经济非常看好。今年我们已经定下了10余场文化交流活动。”

开放包容文化底色不变

抚今追昔,城市的发展沧海桑田,但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来的合作、交流、热情、和谐、包容等特质,已积淀成为中国式社区的精神内核。顺义成为当下北京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不仅仅是因为首都机场的地缘优势,更离不开多元包容的文化底色。

2013年,西班牙姑娘龙小西来到北京,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读书。毕业后,她选择留在中国工作,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她的爱人——一位湖南小伙。2019年,夫妻俩从三元桥搬到了顺义空港街道的香蜜湾社区居住。

“我们很喜欢旅行,这里离机场比较近,而且居住环境品质高,生活也方便。”龙小西坦言,一开始选择到顺义,主要是由于区位优势,但很快,她就深深爱上了这里。

这份情谊,源自邻居们的热情。龙小西喜爱猫咪,经常救助流浪猫。渐渐地,她的身影不再孤单。“社区里很多人都来帮我,通过救助流浪猫,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她们让我感觉到,我虽然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龙小西说。亲切友善的社区氛围,让她越来越有融入感、参与感、归属感。她和邻居们还一起成立了社区爱猫协会,筹集喂养资金、寻觅领养家庭,为多只流浪猫找到了新家。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人们常说的谚语蕴含着海纳百川的胸怀,亦是国际社区多元共融的文化基底。

香蜜湾社区内,居住着大使馆家属、外籍教师、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等来自10多个国家的130余名外国友人。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居民如龙小西一样融入到社区大家庭,成为一家人。来自加拿大的洛林通过在线英语小课堂,义务为孩子们讲解精选的儿童英文绘本;来自玻利维亚的玛丽亚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参加社区内的公益活动……目前,香蜜湾的外籍居民逐步成为国际化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通过中外居民的文化交流和深层互动,推动社区居民共处、共享、共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