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京杭大运河畔的沧州市园博园内,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同样“火爆”。这座国家级的展示大运河沿线8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宝库,自5月26日正式开馆以来,每天吸引6000、7000人次前来游览。截止到7月9日,迎来第111134位游客。
(相关资料图)
这是目前京杭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记者在现场看到,展示馆总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为15885平方米,气势恢宏的隋唐风格建筑营造出开放与写意共生的曼妙空间。
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标志性景观和节庆场景,还能欣赏到19项人类级,370项国家级、103项省级等共10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大运河沿线的独特人文风情与多元民间艺术,感受运河千年历史厚度。
展示馆共有三层,一层是“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览”和“一船明月过沧州——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二层是“见人见物见生活——大运河生活美学展”和“指尖大运河——非遗技艺体验和研学馆”;三层是“非遗传奇——大运河非遗数字体验馆”。每一层都以中国大运河丰沛的非遗积淀为主线,三层之间形成一条既连贯又灵活的动态脉络。
“京剧、妈祖信俗、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二十四节气、昆曲、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中国珠算、太极拳、古琴艺术、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等19项人类非遗代表作,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展示馆总设计师、清华美院副教授张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走进一楼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览厅,一块巨大浮雕映入眼帘,展示了大运河流域沿线8省(市)的航运风貌、代表性建筑景观和非遗项目,尽显大运河非遗的精彩与壮阔。
记者在北京段展区看到,金漆镶嵌的五折屏风《蓬莱仙境》、仿湖广会馆的京剧戏台等为展示馆量身定做的运河非遗展项格外吸引眼球,讲述着千年运河与北京的独特渊源。展区正中摆放着的景泰蓝作品《船承大运》更是点睛之作。船身主体由铜胎掐丝珐琅制成,船身纹样是牡丹宝相缠枝莲纹,象征富贵平安,船帆由运河流经的8省(市)的代表花卉组成,寓意8省(市)璀璨文化通过大运河共同传承。
“津门故里”四个大字,把人们带进因运河而生的城市天津。一件大型泥人张彩塑作品《津门码头》迎面扑来,这座“津门码头”,由天津泥人张国家级传承人为展示馆特别制作。用35个泥塑人物和与之对应的生活场景,再现了600年前天津三岔河口漕运忙碌、百业兴旺的繁荣场面,将京津冀地域相连,文化一脉的故事娓娓道来。
彩塑场景的背面是一幅大型壁画,展现的是三岔河口天津皇会的场景。600年前,东南沿海的妈祖信仰通过大运河北上落户天津,“可见大运河也是民族文化融汇之河。”“大运河不仅是南北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也是联通海外的重要途径。在这里,南北交融、东西交汇、中外交流”。张烈说。
在天津古文化街展示区,各种店铺琳琅满目,展出的非遗美食、老美华手工鞋和达仁堂传统医药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人来熙攘的古街中,展示馆独创的“机器人说相声”表演令人拍手叫绝。“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展示非遗项目精华,用茶壶机器人形象,演绎大运河主题相声节目,这样用面向未来的黑科技与深厚的传统文化相碰撞,产生吸引人的、另类的共鸣。”张烈介绍。
来到河北段展区, 燕赵之侠义雄风映入眼帘。河北三宝之一、沧州的标志性文物——沧州铁狮子,周边环绕着运河形态的飘带,上面以雕塑的形式展现了河北10多种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项目,河北侠义豪杰、武风烈烈扑面而来。
铁狮子旁边展出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衡水内画,将祖国壮丽多姿的大好河山以及八省(市)运河古渡码头景观描绘在这晶莹剔透的坛瓶之中,生动地展示了内画“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的艺术表现力。此外,磁州窑、邢窑、胜芳灯会等非遗项目,推出了互动体验项目,众多游客在这里尽享千年运河传承的古老技艺与灿烂文化。
继续往前走,“齐鲁钟神秀”的山东段展区、“洛阳牡丹甲天下”的河南段展区、白墙黛瓦编罄悦耳的安徽段展区风格各异,气象万千。到了江苏段展区,一条“行驶”在运河上的船只彰显着江南一带的繁华富庶,苏绣作品《千里运河非遗大观长卷》绣出41项运河流经8省(市)内的非遗文化,令人啧啧称赞;浙江是大运河的最南端,在浙江段展区,东阳木雕《好运连绵》运用多层叠雕的技法,雕工精细,画面优美。
“尾厅是一部中国大运河非遗的大百科,通过大型互动屏的方式,将运河非遗汇聚成一条绵延流淌的河流,游客在此经过,寓意着非遗的传承如运河之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张烈说,大运河文化的赓续灿烂源于运河的流动不息,运河沿岸人民世代相守、共创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运河基因,我们愿意以“非遗”为笔,描绘出一幅新时代文化与千年运河相融合的活力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