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我国科学家在水稻抗高温基因研究上取得新突破
近期,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林鸿宣院士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在研究中发现调控水稻高温抗性的新机制,这项成果可以用于提高不同作物品种的高温抗性,维持其在极端高温下的产量稳定性,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这项研究成果今天凌晨在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来自非洲栽培稻的TT3CG14位点及TT3.1过量表达、TT3.2敲除构建比对照显著增加高温胁迫下的水稻产量。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高温胁迫成为制约世界粮食生产安全的最为主要的胁迫因子之一。据报道,平均气温每升高1℃,会造成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3%~8%左右的减产。因此挖掘高温抗性基因资源、阐明高温抗性分子机制以及培育抗高温作物新品种成为当前亟待攻克的重大课题。研究团队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分离克隆了水稻高温抗性新基因位点TT3,并且阐明了其调控高温抗性的新机制。这是研究团队继TT1和TT2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TT3.1-TT3.2遗传模块调控抗热与产量平衡的分子机理。
借助分子生物技术方法将该研究发掘的抗高温新基因TT3.1/TT3.2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以及蔬菜等作物的抗高温育种改良中,提高不同作物品种的高温抗性,维持其在极端高温下的产量稳定性,对于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总台央视记者 刘璐璐 窦筠韵 周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