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覆盖的村落里,稻米加工机器发出阵阵轰鸣,一车车新收割的稻谷奔涌进崭新的加工流水线。不一会儿,晶莹剔透的“稻花香米”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堆成一座白色的小山,笑声、掌声、欢呼声、锣鼓声交织回荡……这是蛟河市天北镇新丰村绿源稻米加工厂不久前进行试运行时的热闹场景。
欢乐的人群中,有村民和村干部,也有为这个项目忙活了一年多的结对帮扶单位市档案馆领导班子成员。厂里的一砖一瓦,机器上的一钉一铆,无不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传送带上滚落的每一粒大米,每个人脸上会心的笑容,对他们而言才是最大的褒奖。他们不仅与村民携手庆祝丰收年,也见证了以村党支部领办产业项目为“车头”,牵引村民快速跑上致富路的历程。
乘东风抓机遇 科学谋划产业项目
(资料图)
天北镇新丰村自然地理环境优越,耕种土地规划合理,吉林省唯一的国家级北方粳稻试验示范基地就设在这里。专业种粮成为家家户户的不二之选。为了帮助新丰村因地制宜规划好优势产业项目,当初签下结对帮扶“军令状”的市档案馆领导班子,多次入村驻村考察调研,与村委会共同研究产业项目。
天北镇优质稻米产量较高,却没有本地稻米加工厂,稻米被外地批量收购,地产优质大米品牌附加值较低。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经过数轮项目研讨论证,新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向蛟河市乡村振兴局申报了稻米深加工项目。2022年年初,新丰村稻米深加工项目成功入库获批立项,并争取到产业项目衔接资金170万元。
筹资金抢工期 党支部领办解难题
项目刚一落地,新丰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天盛就召集村委会成员,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绘制项目运行流程图、组织基建工程招标……一项项前期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建设稻米加工厂的项目资金批下来了,但按照资金支出规定不能预支。找施工方、建厂房、买设备、进建材,需要村合作社自主筹集垫付启动资金。
李天盛第一个站了出来,“我是第一书记,我带头垫付资金”。
“我是党员,也算我一个!”
…… ……
关键时刻,村干部没有一个打退堂鼓。大家自掏腰包,很快凑齐前期启动资金。
项目施工时已进入秋季,工期紧、任务重。为了赶在上冻前完成厂房地基建设,秋收期间开机生产,村干部昼夜轮流值守在工地,监督施工质量、督促项目工期。稻米加工厂终于在10月下旬如期竣工。
在稻米加工设备运行调试的关键阶段,由于气温骤降等原因,流水线设备故障频发。驻村书记带领村干部加班加点蹲守在厂房,现场研究机器故障原因。经过几轮更换防冻机油和防冻润滑脂的测试,流水线设备运行故障终于被破解。
聚民心汇合力 集体经济稳保增收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进入秋收时节,随着稻米加工厂机器运转发出隆隆声响,新丰村周边村屯的150吨新收割稻谷被送进崭新的流水线。仅仅一个月,新丰村稻米加工厂就生产成品大米75吨,实现销售收入50余万元。
为了擦亮“北方粳稻试验示范基地”精品大米的金字招牌,村合作社多方筹集资金5万余元,在村口建起“稻米之乡——新丰村”的标志性大门,不仅起到宣传推广绿色稻米产业的作用,而且树立起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形象。
酒香也怕巷子深,驻村书记带领村干部当起义务“推销员”,四处联络跑销售。在大家的努力下,蛟河市各大医院、宾馆的大米订单纷至沓来。市档案馆也订购了3吨精品大米,帮助新丰村稻米加工厂实现销售“开门红”。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新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稻米深加工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按下“加速键”,也为推进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引擎”。
(松花江网编辑 孙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