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田间地头的一座座蔬菜大棚内,暖意融融、生机勃勃,菜农们正忙着采收蔬菜。菠菜、香菜、生菜、小白菜等“抢鲜”上市,备受市民青睐。走俏冬季市场的大棚蔬菜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2月7日,在永吉县口前镇春登村的众信家庭农场的温室大棚内,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农场负责人王卫东正在采收小白菜。他高兴地说:“温室大棚里种的菜送到城里,每次都会销售一空,每座大棚一年种两至三季,收入在5万元左右。”
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冬季棚膜果蔬生产面积保持在6500亩左右,加上光照整体较好,全市棚膜蔬菜生产形势喜人——目前,预计全市蔬菜果品产量可达到6.5万吨左右,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本地蔬菜的市场供给。
(资料图片)
“菜篮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市农业农村局园艺特产处负责人高喜文说,近年来,我市通过全面谋划,精准实施,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引导菜农不断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现在,数以千计的大棚不仅增强了全市蔬菜供应能力,更为全市农民带来了美好新生活”。
在市农业农村局园艺特产处的工作进度表里,“深入推进棚室改造,全力保障冬季棚室生产”一项非常显眼。过去一年,他们持续实施老旧棚室改造工程,列出奖补资金80多万元,大力推广“棚中棚”改造技术模式,将大量塑料大棚改造成冬季能生产的设施,让蔬菜种植户变“冬闲”为“冬忙”,有效增加了本地蔬菜市场供应。
高喜文表示,他们克服了许多不利影响,下发工作方案,就保障冬季棚膜蔬菜生产等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并设立5部热线电话,及时接听和解决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运输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有力保障了冬季农业生产的稳定运行。
“一栋温室十亩田,一年四季都生钱”的关键是要保障生产安全。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着力推广适合寒地生产的抗低温作物品种和绿色生产技术,目的是实现量质双提升。他们研究下发了《吉林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认真抓好冬春季节设施园艺生产技术服务指导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就抓好冬季棚室田间管理、低温雨雪灾害防范、抓好安全生产等提出应对措施和指导意见。此外,他们组织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包保重点园区40多个,帮助园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同时,依托专家服务微信群,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解答广大菜农的技术难题。特别是针对预报的灾害气象信息,他们及时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有效应对寒潮、暴雪等极端天气,保证了全市冬春棚膜蔬菜稳产增收。
“只有棚室多起来,棚膜经济才能强起来。”高喜文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棚膜经济发展工作,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年度棚室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棚膜经济发展情况,并现场解决土地备案、道路维修等多个实际问题。全市在压实工作责任基础上,细化分解指标任务,
新技术托稳百姓“菜篮子”
协调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推动棚膜设施建设工作,据统计,2022年,全市新建棚室面积3935亩,同比增长160%,超过省里年度指标任务1435亩;全市建成30亩以上棚膜园区67个,其中100亩以上棚膜园区4个。
“超前组织谋划包装和加快建设棚膜重点项目”,是我市棚模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2022年,我市抓好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的协调衔接,形成工作合力,研究破解工作难题。在具体工作中,市农业农村局采取月调度、季通报等形式,推动加快棚室建设进度,实现了棚膜建设项目早开工、快推进、早竣工、早投产。目前,经过县验收、市复核、省抽检等严格审核把关程序,全市成功申报棚膜园区13个,新建棚室4254栋、面积1368亩,预计可争取和落实扶持资金1900余万元。
棚膜产业旺,百姓餐桌丰。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引导、鼓励农户发展设施农业,我市把棚膜经济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将“冷资源”变成了“热经济”,让产品围着市场转,帮助农民增收,丰富百姓“菜篮子”,实现了棚膜经济的提质增效、多方共赢。(松花江网编辑 何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