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美国“毒火车”事件已过去20余天。虽然环保部门坚称“一切安全”,但返回居住地的许多居民已报告了各种健康问题,当地大约12个物种的3500条鱼死于水污染。前总统特朗普近日更带着自己品牌的瓶装水来到东巴勒斯坦镇,再次对拜登政府的“冷漠和背叛”进行了批评。

铁路事故在美国不足为奇,但这一次显然又给两党斗法提供了契机。与特朗普前后脚来到事发地的,是美国交通部长布蒂吉格。虽然在现场他重申了要推动货运铁路改革,但当地居民并不买账,其脚上的一双正装皮靴,更引来了不少共和党人“作秀”的批评。紧接着,众议院监督和改革委员会的21位共和党人致信布蒂吉格,不满交通部在解决问题上速度缓慢,要求其提供一系列相关文件。密集“炮火”之下,《国会山报》悲观指出,对华盛顿的许多人来说,俄亥俄火车脱轨事件——包括致癌物质氯乙烯在内的化学物质被释放到东巴勒斯坦地区——已成为两党一个新的政治争议点。

自始至终,这一恶劣事故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公共安全后果都没有被充分正视。居民生命健康所遭受的威胁从未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相反,如果不是因为一名记者被当地官员粗暴以待,这件事很可能一周之后仍难为公众知晓。事发后,民主党考虑的是决不能在这一关键选区给对手留下把柄,千方百计将事故责任往涉事铁路公司及特朗普政府的历史欠账上引;而共和党则是趁机抓住这一丑闻,想方设法在选举周期开始前给民主党重重一击。推诿与指责正在成为当前美国政治的重要特征,两党不得不将精力投入不断自证的螺旋。无效的政治恶斗挤占了大量传播资源,成功转移了舆论关注视线。

“内病外治”也一贯是美国人得心应手的处事方式。我们看到,与列车脱轨事件发生和处理同步进行的,是美国政府在所谓飞艇事件上的借题发挥和炒作升级,以一次次“恶意击落”搅动地区安全,同时在乌克兰危机一周年时又一次“前线督战”,将各方对和平的努力化为泡影。很显然,借助一支“搞事”的政治团队和“听话”的新闻团队,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舆论霸权依然稳固。一方面,美国以虚伪的“人权”“民主”话术,将自己置于公平正义捍卫者的道义制高点,给对手国家贴上污名化标签。另一方面,美国拥有一套庞大的舆论制造机器,从官方层面的政府官员、非官方层面的智库与媒体等组织机构,再到民间层面的美式文化产品与专业传播人员,不断调动全球舆论的焦点与风向,为美国大喊口号。这便为美国成功转移舆论视线,转嫁国内矛盾的行为提供了可能。

“毒火车”事件暴露了美式政治的困顿与虚伪,对内不断将议题政治化、沉迷党争而疏于行动,对外则利用美式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力不断巩固话语霸权。然而,国家间话语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治理能力之争,人民对美国混乱与动荡政治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正常向往,终究会决定心之所向。(松花江网编辑 迟媛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