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相关资料图)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符合实际的,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月13日,大量包裹在贵州快递物流园内的自动分拣系统中运输。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说,“‘稳’字也是我们作为各项工作的一个指导性的原则。只要我们做好了‘稳’,那么整个发展会逐步提升。”
2月23日,山东省“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暨2023年“春管春耕春种专项行动”在邹平市启动,在邹平市长山镇八方农场活动现场,农机手进行划锄式多功能麦苗镇压作业演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董乃德 摄)
来自企业的李寅代表对“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等产业政策十分关注。他说,“这些政策让我们吃了‘定心丸’,更加坚定了我们创业干事的决心。今年民营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的舞台会更加宽广。”
这是2022年10月19日在重庆青山工业有限公司拍摄的汽车变速器装配生产线作业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让来自科技一线的林枫代表十分振奋。他说,“政府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在一些前沿性和基础性研究方面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投入。企业应该构建自身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增加体系的效能,增强创新的内生动力。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同向发力,一定能够助力我国快速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
2月4日,求职者在招聘会现场与企业工作人员(右一)交谈。当日是立春,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开启“百企千岗”新春首场招聘会。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如何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王俊峰代表认为,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企业发展带动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王俊峰说,“过去五年,党和政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未来,我要把企业发展好,这样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制造业人才,为稳就业、保就业贡献力量。”
这是2022年11月5日在第五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拍摄的诺和诺德展台。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代表们的关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要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卢林说,“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康复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症康复学科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为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陈培莉说,“要构建全国养老托育健康大数据平台,统筹规划和配置区域内‘一老一小’健康服务资源,为老人和未成年人的监护‘托好底’。”
2022年12月16日,在重庆市永川区新领先(重庆)生物医药一体化研发服务基地,新领先重庆研究院的研发人员查看全自动硬胶囊充填机制作的样品胶囊药。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实干赢得未来。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审议,对着力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促进高质量发展,有信心、更有干劲儿。
记者:王修楠、王普、杨静、
张彩霞、任卓如、姜亮、杨金鑫、
杨思琪、张力元、孙彪
编辑:熊洁
配音:胡函博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