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国身上有很多标签——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新材料二级工程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市劳动模范……去年底,他又被评为2022年度“吉林好人·最美职工”。

他对自己的评价简单明了:基础研究员。

39岁的刘振国在吉林石化公司从事“拳头产品”乙丙橡胶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他主持开发过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吉林石化公司科研项目2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公司科技进步奖5项,申报专利20项,累计为吉林石化创效8000万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刘振国12年来坚守的事业。

吉林石化公司乙丙橡胶工艺技术最初从国外引进,产品质量稳定控制、牌号切换等方面均与国际先进技术有一定差距。

2012年8月,刘振国刚入职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就赶上乙丙橡胶B装置中试。他被直接分入中试组参与攻坚。

刘振国读博时主攻方向是ABS研究,跨专业、不熟悉装置流程,就连设备阀门也分不清……面对陌生的一切他暗下决心:“从零做起!”

中试组三班倒,每班工作8小时。刘振国每天主动加班,跟着技术能手、业务专家熟悉装置。回到宿舍后,他再花几小时归纳总结、学深吃透。参与中试的一个月时间里,刘振国哪怕能挤出几分钟,也要找前辈交流学习。从一点不懂的门外汉到熟悉装置设备再到提出合理化建议,刘振国进步速度之快,让同事们连连称赞。但他自己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中试是应用过程,前端还有涉及核心技术研究的小试环节,相比之下我了解到的只是皮毛。”刘振国说。结束中试工作,他很快又参与到新型催化剂研究小试组。他大胆尝试,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部分可行性意见被采纳,帮助小组如期完成任务。他对相关催化剂的结构设计、企业研发流程等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2013年以后,刘振国开始独立带队开展科研工作。2014年,吉林石化研究院成立乙丙橡胶新产品及新技术研发课题组,刘振国任课题组组长。他带队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

2018年前,吉林石化采用的乙丙橡胶包装膜不仅难脱还影响产品质量。进口包装膜效果好,但价格高。刘振国带队开展“乙丙橡胶可溶性包装膜应用性能研究”,经过205次配方试验、500余次NMR等分析测试及数十次各类试验,花3年时间攻克技术难题,研发出替代进口的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随着业务不断熟练,刘振国承担的课题研究也更重了。2016年以后,他主持中国石油集团科技管理部“乙丙橡胶生产过程工艺模拟优化及数学模型的建立”,有效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成功开发出多个差别化高端化新产品,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围绕装置运行薄弱环节和“卡脖子”地方,他查找产品性能差距,指导装置在最优指标范围内运行,产品合格率不断提升。曾经滞销的产品变为“零库存”,部分产品被知名汽车品牌使用,就连国内密封条龙头企业也抛来橄榄枝寻求合作。

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刘振国的目光始终锁定合成橡胶领域创新前沿。去年底,刘振国被聘为吉林石化研究院新材料二级工程师,成为乙丙橡胶领域核心研发人员。

国际乙丙橡胶合成技术逐步升级换代。刘振国带队开展相关技术梯次布局,老工艺改性、新技术研发同步推进,成功搭建国内20L首套高温高压连续模试装置,以工业化为目标,有效推动开发进程。

刘振国觉得,获评“吉林好人·最美职工”是对自己以往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未来创新的鞭策。他告诉自己:“扎根基础研究,居安思危、攻克难题,让中国石油科技创新之林更加枝繁叶茂!”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温月 松花江网编辑 杨世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