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磐石市石嘴镇永丰村豆油加工基地,车间里机器轰鸣,金黄的大豆经过系列冷榨工序,变成了色泽透亮的鲜榨豆油。
“我们村里的鲜榨豆油不愁卖,过年每户还都能领到一桶,可香了!”3年前还曾为生计发愁的村民胡桂荣高兴地说:“我连着3年在豆油加工基地务工,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儿。”
2017年时,永丰村还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脱贫攻坚开始后,永丰村通过整合一产、大力发展二产、积极促进三产,用不到3年时间,实现了从穷到富的快速蝶变。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1.5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成为全省乡村振兴“千村示范”工程的示范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7年,永丰村经多方协商及论证与吉林棋盘生态农业集团携手合作,运用“企业+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注册了永丰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投入800万元(含扶贫资金214.6万元),建设年产400吨笨榨大豆油项目,年加工大豆3000多吨。这个二产项目让村集体每年收入厂房租金18万元、入股分红25万元的收益,同时,带动43户农民脱贫增收,安置剩余劳动力30余人。
“豆油加工基地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基地种植的当季优质非转基因东北大豆。冷榨,不改变油脂的任何特性,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不含溶剂残留,不进行加热处理,既保留了豆油的原汁原味,又使豆油的营养成分不受破坏,色香浓郁厚重。”永丰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达说,“凭借质优的特点,几年来,永丰的豆油创出了品牌,赢得了市场,为村里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永丰村豆油加工基地是村里二产实现跨越式突破的关键。特色加工产业不仅强了村庄,还富了百姓,豆油加工基地现有员工30人,间接带动周边村屯100余户农户种植大豆,使得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
目前,永丰村拥有豆油加工基地、光伏发电项目和东北袜业永丰缝制分厂3个产业项目。缝制分厂生产设备达到100余台,拥有员工40多人;曾经的贫困农户或普通村民经过培训考核成为熟练工人后,每月工资收入能拿到3000元以上。光伏发电项目累计收益68万余元。这3个项目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积累,也让昔日村民变成了现代产业工人。
眼下,春耕生产在即,很多农户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农资采购、农田翻整等工作。而已经成为东北袜业永丰缝制分厂车间主任的刘艳并不用为这些事分心。“家里的土地都流转到村里的合作社了,不用操心春耕生产,每年还能得到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
当地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变成了工人和股东,得益于村里对一产资源的有效整合。永丰村总耕地面积274公顷,人均1.9亩。为了发挥耕地较为连片、集中、适合规模化流转与专业种植的特点,村“两委”成员本着“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提高收益”的原则,决心改变“经营分散、效益低下、结构单一、资源浪费”的状况,经过调研论证,与全体村民商议,取得共识后决定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将全村土地作为生产要素,集中到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约定“流转土地所有权不变,归村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合作社”,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大面积流转,由新成立的合作社集中耕种、管理、经营,提高种植效率、优化种植结构,解放农业劳动力,对接更大市场平台,开辟新的增收途径。
石嘴镇的负责人说:“参与流转土地的农民可获得较为稳定的承包土地租金收入,可享受合作社优先雇佣打工所得工资收入,可享受村集体经济经营的分红收入。整合后,各方面的资源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土地流转后,永丰村一产形成了水稻、芦笋、食用菌、美化花卉4个种植园区;二产建成了笨榨豆油、服装制衣、光伏发电3个产业园区。在一产、二产发展的基础上,永丰村积极促进三产繁荣,通过开发“自然+社会”的硬软生态资源,让当地自然、红色、文化等资源存量与农家乐等旅游新业态、新形态深度融合,建成了乡村博物馆、餐饮垂钓、果品采摘、民宿体验、研学培训等乡村旅游项目,从第三产业广泛淘金。
几年来,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永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明显转变,建成提升了自来水井项目以及水泥路、边沟和桥涵工程,完善了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饮水工程、水库移民等续建项目,同时积极修缮路灯、文化广场等,使永丰村从破旧的落后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谁不想自己的家乡变美,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富!”张达说,打造具有家门口特点的“产业+合作社+金融”的脱贫发展模式,竭力推进村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我们走出了一条适合永丰村特色的振兴之路。”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和 松花江网编辑 孙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