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姚亚奇
“一项新技术有没有缺陷,工程设计、实施方案有没有问题,在现场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那可是要我们技能人员来把控的。把控得好,可能出的就是优质产品、优质工程。如果把控不好,可能就要出大问题。”4月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继电保护员特级技师李辉讲起这些年来技能人员在生产实践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话语里是满满的自豪感。
(资料图片)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全国技术能手代表等围绕“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展现新一代产业工人风采,也为年轻人如何走进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了建议。
追求技术突破,让零件成为大国重器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他们以精湛技能,践行工匠精神。
有一年,因为汽车减速器壳体加工误差,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钳工特级技师郑志明发现汽车在生产中出现了噪声问题。
“解决误差,就要对加工壳体的设备进行调试,恢复它的精度。要恢复精度,就必须对加工的动力头进行空间位置调整。其中高度方向需要调整0.002毫米。”郑志明说。
0.002毫米的精细程度,相当于头发丝的1/40,车间里很多工友都认为不可能调出来。凭着不服输的劲儿,郑志明手工调整0.002毫米,解决了这个问题。
“汽车零件加工设备的精度比汽车加工零件的精度高出很多,这样才能保证汽车零件的合格和品质,最终保证汽车的整体品质。”郑志明告诉记者,“我们这样做是值得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十年前,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承接了一批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任务。
“船东要求液货舱面达到镜面状态,也就是承载化学品的舱的焊接质量要达到镜面状态。”面对“用手摸上去,不戴手套,是滑的”超高难度,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舶电焊工高级技师魏凤云带领团队创新工艺,用高效焊接代替传统的焊接方法。不到3个月,团队做了五种焊接工艺对比,攻克了难关。实船应用后,焊接效率比原来提高了两倍。
自从第一次进入车间,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数控铣工首席技师马小光就对各种加工设备、机械零件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己所加工的每一件产品能组装成大国重器,他感到非常骄傲。
回想起20年前,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分厂引进第一台数控铣床时,因为没有操作和编程技术人才,这台新机床曾一度遭遇冷落。通过勤奋学习钻研,5年后,马小光成功运用这台数控铣床,用两周时间加工出过去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平衡器模具。
“车间几乎所有人都为数控加工技术的高效与精准所震撼。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追求数控加工技术新境界的决心。”马小光说。
锻造卓越技能,获得企业社会认可
“这些年来,我们技能人员在生产实践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可替代。”李辉对记者说,“正是这种不可替代,让我们在企业中获得了尊重。”
李辉所在的南方电网公司通过一系列措施,让技能人员获得更多保障。在薪酬待遇方面,公司建立了技能、技术、管理三条相互贯通的通道,技能人员薪酬实现与同级别管理负责人待遇持平。在话语权方面,技能人员可以列席党委会,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也可以有更大作为。
“我们公司对技能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一线工人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他们从这个平台脱颖而出。”魏凤云说,在公司相关政策带动下,一些高技能人才走向了首席技师、技能带头人、技能骨干等高级技能专家岗位。
去年,马小光通过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评审,成为首批首席技师。作为集团公司的“双师型”人才,他还参加了赴国外的培训和交流。
“正是有国家和集团的好政策,让我从一个技校毕业的普通工人,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并且荣获了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马小光说。
面对新需求,更好发挥人生价值
过去的工厂里,工人围着设备转;生产线上,基本是靠工人的手工操作来完成各种生产。而现在,工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车间里是机器人围着设备转;生产线上,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操作,完成各种加工。
有志加入技能人才队伍的年轻人,如何更好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新一代产业工人代表,在见面会上,他们为青年人择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当前形势对广大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郑志明说,技能人才需要掌握高超的技能,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更多先进的技能、先进的操作方法、先进的工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
如今,一批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成为打造“大国工匠”的摇篮。
通过不断创新办学模式,为企业解决用人问题,安徽阜阳技师学院近年来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每年开学季,报名的场面非常火爆。学院每年招生5000人以上,在校生规模近两万人。
“每年毕业季,企业进校园招聘的场面也十分壮观,有的专业毕业生需要提前预订,有的学生同时被几家企业争抢。我们现在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像焊接技术、智能制造等专业的毕业生月薪可在1万元以上。”安徽阜阳技师学院院长靳柯娟介绍。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型国有企业都建有技校,专门为企业培养人。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技工院校承担的也是这个角色。”靳柯娟说。
靳柯娟介绍,过去传统的学生实习实训是消耗型的、纯教学型的,学生通过实习加工出来的要么是废品,要么是展品,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还要通过企业的再培训才能上岗。而现在的生产型实训不一样,学院把企业生产线引到学校,学生按照生产流程进行实训,毕业后学生可以直接上岗。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29日03版)(松花江网编辑 罗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