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产量超过全年粮食产量的1/5。作为夏粮最早成熟的麦区,西南麦区迎来大面积开镰收获。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西南冬小麦收获过三成。西南麦区都涵盖哪里,我国的冬小麦分布又是怎样的,先来通过短片了解一下。


(资料图片)

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3亿亩以上

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继续稳定在3.3亿亩以上。按照地区划分,我国冬小麦种植可分为西南、西北、华北和黄淮海、长江中下游4个区域。其中,西南麦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冬小麦面积1500万亩左右、占4.5%。西北麦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冬小麦面积3500万亩左右、占10.5%;华北和黄淮海麦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冬小麦面积2.67亿亩左右、占79.6%;长江中下游麦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冬小麦面积1817万亩、占5.4%;

西南地区积温足光照好 率先迎来收获

在收割时间上,西南麦区在每年5月上旬开始陆续收获了。长江中下游麦区5月下旬开始收获,持续到6月上旬结束。华北和黄淮海麦区以及西北麦区从6月上旬开始收获,持续到6月下旬基本结束。

由于西南地区积温足、光照好,小麦生育期相对比其他麦区要短一些,因此每年率先迎来收获。

四川:耕地改造升级 打开丘陵山地增产空间

四川是我国西南最大的小麦产区,今年,这里对耕地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进一步打开了丘陵山地的增产空间。

总台央视记者 施韶宇:这里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千亩高标准农田的核心示范区,您看,这里的小麦一片金黄,麦穗颗粒饱满。大型收割机正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加紧抢收小麦。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种粮大户 张泽:今年天气好,雨水足,小麦丰收了,像这样一亩地产量500公斤,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50公斤左右,这对于我们山区来说,非常不容易。

巴州区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山地多,平地少。为了打开增产空间,当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等措施,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2万亩。

巴中市巴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刘映德:目前,全区20多万亩小麦已全面进入收割期,我们组织了700多台联合收割机,正全力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在巴中市恩阳区茶坝镇,2300亩小麦已经成熟。去年,茶坝镇通过撂荒地治理,把零散地、边坡地改造为连片耕地,耕地面积增加了1200亩。

巴中市恩阳区茶坝镇镇长 张一民:全镇新增小麦面积800多亩,再加上选用良种、深耕深松、配方施肥,确保小麦稳产增产。

今年,四川小麦总面积约880.5万亩,比去年稳中略增。预计“三夏”期间,四川全省将有4.5万台联合收割机参与小麦机收。

贵州:山区推广小麦密植技术 收割实现机械化

贵州省的170多万亩小麦也正在大面积收割,这里今年通过推广新技术、改良新品种,来向有限的耕地面积要更高的产量。

总台央视记者 刘成:我现在是在贵州纳雍县百兴镇的一片麦田里,眼下这里的小麦已经开始收割,与平原地块所不同,我身后的这一片近二十亩的小麦田,在贵州已经算是连片种植小麦面积比较大的地块了。因此,挖技术、选良种是当地提高粮食产量重要的突破口。

记者了解到,这是当地种小麦以来,首次实现大规模机械化收割。

纳雍县百兴镇坐脚社区村民 尚金付:感觉很好,非常好。像我们这边这块地有四亩左右,用人工来收割,可能要四个人一天,而且还非常累。但是用这个小麦收割机来割,只需要十多分钟就把它收割了,效果非常好,非常省事。

改变正是得益于小麦种植新技术的推广。贵州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受地形和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当地农户一般采取小麦、玉米套种的模式进行种植。然而这样的方式,不仅作物产量不高,而且也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2021年开始,百兴镇联合贵州省农科院建设示范田,精选优质小麦品种,在当地试推小麦密植的种植新技术。

贵州省农科院旱粮研究所副所长 王伟:就是通过适宜的播种量,把我们小麦每亩的种植密度从原来的17万到18万穗,增加到了24万到25万的有效穗,从而提高了我们小麦的单产,每亩能增产200斤左右。

王伟告诉记者,通过推广小麦密植技术,不仅单产提高了,耕种收作业也更加便捷。

贵州省农科院旱粮研究所副所长 王伟:过去因为有玉米在麦地里,机器没法下地,种植模式改变后,小麦收割实现了机械化。

今年,贵州省持续推进科技助农,通过揭牌挂帅的方式,目前已派出19871名农技人员组成1829个团队,到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服务,力争让粮食单产平均提升2%以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