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要求。这个平台是什么样的?来自社区的生动实践。此前本报报道的田园社区蕙民社是一种平台模式,今天编发的智慧助老融e站是另一种创新模式。希望更多的社区发挥基层的智慧,在实践中写出基层治理新答卷。
只要一个电话或者一声招呼,就有人上门提供理发、义诊、维修等服务,代送米、面、油和陪诊、陪聊也可以私人定制。这不是外卖,也不是跑腿,而是丰满区丰满街道江东社区的智慧助老融e站提供的服务。近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王佳瑶向记者讲述了社区助老服务工作。
陪聊陪诊 做老人的“子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8岁的袁庆莲是一位独居老人,因患病行动不便,常常闷在家里。每天看着楼下热火朝天聊天的邻居,袁庆莲内心中想找人聊天的愿望越发强烈。有一天,袁庆莲鼓起勇气,向日常走访的网格员说出了想找人聊天的愿望。
当天晚上,就有党员志愿者敲开了她的家门。唠家常、做家务、切水果,看着像儿女一样的志愿者在屋里忙来忙去,袁庆莲感受到久违的热闹气氛。
“这帮孩子不仅陪我聊天,还能带我去复诊。”袁庆莲说,因自身疾病,她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而每一次复诊对她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因上下车太慢,很多司机看到她,都不愿停车。到了医院,楼上楼下,问诊取药,别人一两个小时就能结束的复诊,袁庆莲要在医院整整跑一天。
现在好了,袁庆莲只要在家给融e站打电话进行预约服务,就会有志愿者按照预约时间上门陪同袁庆莲就医。每次见到社区的志愿者,袁庆莲总是感叹:“社区开展的智慧助老服务,真是让我的生活变得很容易!”
现金兑换 当老人的“银行”
手机功能不断完善,让很多老人常常感到与社会渐行渐远。社区的融e站成为老年人跟上社会变迁的媒介。
移民小区独居老人刘先生手机微信里存了不少子女发来的红包,看着微信里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刘先生却高兴不起来,总抱怨说:“老了,被社会淘汰了,老哥儿几个总笑话我有钱也不会花。”
手里没有现金,微信支付又不会,无法购物的刘先生无奈拨通了融e站的电话,预约了兑换服务。
第二天,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现金来到刘先生家,将他微信里的“数字”换成了现金。
随后,工作人员一遍遍向刘先生演示微信购物流程,怕刘先生记不住,工作人员细心地将步骤写在纸上,叮嘱刘先生:“大爷,手机支付密码不要告诉别人。有问题你就给融e站打电话,我们再来帮您解决。”
学会了手机支付的刘先生逢人就说:“这手机花钱也没那么难。”
手机培训 让老人融入新时代
刘先生的情况无独有偶,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利用手机?为此,社区开展多种智能手机操作培训,手把手教会老人设置手机铃声闹钟、微信语音视频聊天功能,不让手机新功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绊脚石”。
定期定点在辖区开展“智能服务日”,由网格员变身“智能助手”,专门为老年人解决水电缴费、网上购物、扫码支付等难题。“智能助手”还上门为行动不便、高龄老人完成退休认证、电子设备操作等服务,充当老年人的“代办员”,实现了“帮办代办”人性化。
“什么样的服务是老年人需要的?不同的居民应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因地制宜、因需制宜才是服务百姓的最佳模式。”王佳瑶说,送上门的“助老”服务,是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让辖区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定制化”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松花江网编辑 孙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