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记者来到广东省广州市的流花湖公园,亲身体验了一场倡导青少年养成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生活习惯的培训。“关爱地球、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广州市越秀区阳光之旅青少年志愿者服务中心队长区长虹说。
(相关资料图)
过去的15年间,区长虹已经组织了超过3600场志愿活动。她呼吁青少年从小养成好习惯,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市民游客一起节能减排,一起爱护环境。
正在进行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中,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受到广泛关注。从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到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再到优先选择公交地铁出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紧密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成为新的潮流风尚。
在山东烟台莱山区锦绣好家社区,当地发改委等部门组织的“节能宣传进社区”活动中,围观的老百姓听讲后与前来宣讲的志愿者攀谈起来:“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绿色低碳生活习惯”……
7月12日,山东烟台莱山区锦绣好家社区开展“节能宣传进社区”活动。新华社记者 张武岳 摄
“居民们形成了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好习惯,以贯彻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荣。”锦绣好家社区党委书记刘克华对记者说,绿色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间提升着居民的整体素质。
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社区向外延伸,绿色生活风尚正在走进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河北省邯郸市美乐城一家火锅店,记者看到店家针对用餐人数较少的消费者群体,专门推出了“半份菜”套餐。店铺负责人说,有时顾客点多了菜,如果选择打包带走,他们会免费赠送给顾客一份水果。“这样的举措非常好,既不浪费,也很实惠。”市民李慧告诉记者。
邯郸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刘永峰说,我们倡导餐饮行业在醒目位置张贴摆放节约用餐标识,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等,引导消费者使用公勺公筷等,引导居民形成勤俭节约、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7月11日,记者在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一家饭店内看到张贴的节俭用餐相关标语。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 摄
记者在全国多地走访发现,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近年来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绿色理念等多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共同助力形成绿色生活风尚。
近期,北京遭遇高温天气。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等冬奥健儿的竞技训练场馆,成为游客在炎炎夏日避暑乘凉的乐园。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通过高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有效回收了制冰系统排放的大量冷凝热,实现制冰余热的重复利用,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7月1日,小朋友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游玩。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北京市政府提出“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要将北京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不断提升低碳出行服务水平。
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山东省级碳普惠平台“碳惠山东”上线启动。“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数字技术,对乘坐公交地铁、使用共享单车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绿色低碳行为进行量化、记录、核证,生成个人减排量汇总到碳账户里。”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吴泓洋说。
依托该平台,山东将逐步实现“人人都有碳账户、家家都有碳账本”。记者了解到,碳账户中的减排量可作为积分兑换礼品或者优惠权益,以此调动激发公众积极参与碳中和行动,助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建立。
近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减少传统塑料使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随着多项支持绿色生活的政策举措落地生效,绿色生活方式也将蔚然成风。(记者张武岳、赵鸿宇、倪元锦、吴涛、赵紫羽)(松花江网编辑 何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