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丝路铺笺,梦从大治诗中绽;渭河展卷,春自长安画里来。不错,春联构思巧妙,字也写的大气磅礴,和古老的城墙相互映衬,真年味十足!”一边驻足跟城墙上高高挂起的春联拍照留念,一边啧啧赞叹将春联艺术、书法艺术与古城墙相结合的奇思妙想,1月16日下午,来自深圳的游客刘先生和丁先生在西安城墙安定门(西门)外停留了很久。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偶然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意外之喜——当天,这副春联的书写者、著名双笔书法家刘宗林正在此处给市民朋友传递新春祝福,赠送自己写就的百副“小春联”。两人在获赠“城墙同款春联”的同时,还得以当面与刘宗林交流,询问、了解写就这副春联背后的故事。
“我们是来西安出差的,顺便逛逛感受一下西安年,看见城墙门洞上挂春联真的觉得很新奇。”得知眼前这个瘦瘦高高的“80后”小伙就是这副春联的书写者之后,两人打开了话匣子,“麻烦问一下这是什么体?为什么选择这种书体写?这副春联里为什么有的字用的是繁体字?有的字会大小不一?”一连串问题抛出来,驻足围观的市民越来越多,有七八岁的小朋友,也有遛弯路过的老人。
见到大家对书法作品如此感兴趣,刘宗林开心地介绍道,自己书写的这副对联,取法颜真卿,颜真卿的字雄强开阔,浑厚刚劲,端庄威重,在盛唐时期开创出书法艺术前所未有的力量之美。选择这一书体是想将颜体的宽博、大气和城墙的厚重、包容完美融合在一起,给大家传递一种昂扬向上的蓬勃力量。
“至于为什么有的字是繁体字,以‘春自长安画里来’这个‘里’字来说,在书法的表达上,‘里’作‘里外’之意时就默认用繁体,指公里数之意时则用简体,这里面是有一些规则在的。有的字会稍微写得小一些,是为了在视觉效果上横向纵向有个区分,让作品整体看起来更灵动……”
现场,刘宗林还提及了自己给城墙写春联和平时写春联的不同感受,“这是我第一次给城墙写春联,说实话还是挺有压力的,因为这个春联要放大到11米长,既要考虑笔画线条放大之后是否会单薄变形、又要分析字和字之间的整体布局以及上联与下联间的呼应关系,最后我一共写了6遍才定稿。”
刘宗林介绍,为了力求完美,他几乎对每个笔画都精雕细刻。“比如下联里有不少横笔,我不希望千篇一律,就争取每一横都能写出不同的感觉。‘渭河’两字相邻,又是相同偏旁,想要处理的更为流畅自然就更难,我也是斟酌了很久。”刘宗林打趣,于城门上静守着古城新年的每一副春联,都在助力发扬传统文化、提升西安城市形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都带着殷殷祝福礼赞祖国,礼赞长安,礼赞新春,作为一名书法家,自己可不能在这时候“掉链子”。“免费给市民赠送城墙同款春联,我则是希望在进一步发扬书法艺术的同时,给更多人送去新春的祝福。”他说。
记者了解到,生活里的刘宗林本身就是一个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今年41岁的他曾自学书法22年,后师从著名书法家高继承,潜心练习、研究,现在陕西乃至全国书法界都颇有声誉,书法作品曾在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入选、参展、获奖60余次。 功成名就后,因对自己小时候自学书法的艰难深有体会,他在闲暇之余做起书法老师,花费12年时间用心教出上万名“小小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