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天刚擦黑,在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华清宫景区门口,等待入园观看《长恨歌》的游客就开始排队了。1月24日下午5点20分,高苛便匆匆从其他支援岗上撤下来,简单地扒拉几口饭,便返回到自己的主岗上,开始准备晚上的《长恨歌》演出。
作为陕西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作,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一直是全国文化旅游市场的“晴雨表”。每年3月至11月,“霓裳羽衣”和“比翼连理”便与游客在每一个春、夏、秋季的夜晚浪漫相约。“我的主要职责是帮助观看《长恨歌》的游客在演出前快速精准找到座位,演出中提醒游客文明观演以及随时解决突发问题。像帮游客寻找丢失的身份证、钱包这些事已经习以为常了。”今年32岁的高苛是华清宫景区的一名文明引导员,除了在游客服务中心进行日常工作,还负责每天晚上景区的演出服务工作,这个春节已经是她连续在景区过春节的第10个年头。
“您好,请出示一下您的票!”“您的座位在这边,请跟我来!”“您好,小心台阶,注意安全!”像这样的话,高苛和同事每天晚上要重复上千遍。
2021年12月3日,景区优化产品供给,开发出冰火《长恨歌》,历史上首次实现在冬季的常态化演出,将西安冬季旅游的季节劣势转化为差异化体验的优势,希望刺激并带动旅游业的快速恢复发展。“冰火《长恨歌》首演首秀,承载着景区每一名华清人的期待。”高苛透露,因为冬季演出的特殊性,景区为演员准备了保暖内衣,在防寒保暖的同时尽量不影响舞蹈动作的展示。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设备的抗寒性及舞台防冻防滑性能,观众席座位采取保暖措施,并免费提供冬季暖心服务套餐,确保观众“温暖观看全程”。
冰火《长恨歌》开创了北方实景演艺的全新体验。正当高苛和同事准备在冬季充满憧憬时,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虽然首演的冰火《长恨歌》上演不到一周就暂停演出,但创新供给和游客的反应,让每一个职工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那年,高苛最真切的感受就是:越是艰难时刻,越是关键时候,大家就越团结。
随着国家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临潼区也出台了多项政策助推文旅市场复苏。2022年12月10日,2022版冰火《长恨歌》重新复演。每天晚上,华灯初上,九龙湖畔,骊宫焕彩、寒冰倒挂、沐雪起舞,光影和火焰特效照亮夜空,演艺在2023年元旦小长假第2天就实现了满座3000人的上座率。
“我们都是提前远端精准分流,多问游客一句座次信息,然后沿途工作人员接力引导,快速到达座位,避免游客因看不到精彩的开场或得不到完整的艺术享受而遗憾。”2023年1月23日,冰火《长恨歌》首次开启了每日3场模式,这也对高苛和同事提出了挑战,20分钟完成6000多人的转场时间很紧迫,“首先要保证第一场的观众快速退场:演出结束后,引导员立即分散到各个区域,将观众从不同方向引导至出口,避免聚集、拥堵,既保证了安全,又能够快速疏散。其次就是第二场观众的入场:在第一场演出开始后我们就开始第二场观众的引导工作。8名引导员手持不同区域的引导牌,根据区域将游客排成8个队伍,待第一场演出结束后将队伍依次带入观众席。在此过程中,所有引导员思想高度集中,以保证快速准确地将观众带至座位。”
“演员们在这么冷的环境下,为观众展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表演,令人感动。”这个春节,恰遇寒潮带来大风、降温天气,场场爆满的冰火《长恨歌》让高苛和同事在户外每天从下午6点一直要坚持到晚上11点,晚上接近零下10摄氏度的温度让工作人员丝毫不敢大意,必须站在固定区域准备随时提供各种应急服务。“俗话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演出中最大的考验就是夜晚刺骨的寒气。我们经常看到后台的演员们披着军大衣,冻得哆哆嗦嗦地等待上场。只要到了上场时间,演员们立即脱下大衣,精神饱满,瞬间做好了上场准备,没有丝毫表现出寒冷的感觉。”“冬季版冰火《长恨歌》每次谢幕时,游客都会自发地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停。”
最让高苛难忘的是1月13日晚上,临潼区迎来了2023年第一场雪,那场演出半场时,雪越下越大,舞台上演员们雪中起舞,全身心地演绎着唐玄宗与杨贵妃哀婉的爱情。演出结束谢幕时,游客们激动地向演员们不断挥手叫好,让人动容。“
虽然外面冰天雪地,但是景区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内心是火热的,观众的热情和喜爱大大增强了我们对文旅市场复苏的信心。”高苛说,作为一位“旅游人”,看见到处都是文旅消费复苏的生机勃勃景象,景区人头攒动的热乎劲又回来了,让自己心里越发觉得,新的一年忙碌充实就是幸福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