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平方米的房子,9个书架围一圈,中间空余的地方把图书从下往上一点点堆叠。在放置一个单人阅读凳之后,剩余的空间仅能一人通过。这就是爱书人白磊的书房。他的万余册藏书中,既有光绪年间的善本,也有散落民间的典籍,还有路遥亲笔签名第一版印刷的《人生》。

说起最得意的藏书之一,白磊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套侧面已经发黄的古旧书展示给记者:“你看这套《钱牧斋先生笺注杜工部集》特别有意思。打开第一页,能看到光绪年间这本书的拥有者写的这套书是怎么来的。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他不是一次买齐,而是先找几本,几年后又找到剩下的几本。上面还有朱笔和墨笔的批注,光欣赏古人写的小楷,就觉得特别美。”

《杜工部集》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集。《钱牧斋先生笺注杜工部集》由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比勘、笺注。全书共二十卷,分为古诗、近体诗等。“这套书收来花了一万多元,现在翻了几十倍。”为了保护这样的善本,白磊专门定制了函套。

去哪发现这些书呢?白磊的秘诀是——淘。每个星期天早上6:30,他准时出门去旧书摊淘书,这一习惯已经保持了30年。“最早去玉祥门丝绸之路群雕那,后来是鲁家村,然后是朱雀路古玩市场,接着是雁翔路,再后来就是兴善寺西街,也去过大唐西市和八仙庵。”

在白磊看来,这些旧书的价值不仅仅是书中的内容,书的出版年份和成套的稀缺性,同样也会成为淘书的乐趣。“在一大堆书中慢慢搜索,在惊喜中拓宽眼界,这样的偶遇体验是线上购书无法感受的。”

“这本《陕西金石志》,上迄三代,下到明末,收录了咱陕西历代发现的金石、碑版加以注解并释文”“《抗战八年木刻选集》是民国初年印刷的,用的是道林纸,而且是中英双语”……随手拿起一本书,白磊都能讲出它们的前世今生。

这么多书,能记清楚每一本的摆放位置吗?记者好奇。“能啊,我基本上两个月就把这些书整理一遍,藏在里面的拿出来,面上看完的收起来。每个架子上有什么书心里有谱。”

在一众书柜中,记者在一个书架上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路遥、陈忠实、阿诚、贾平凹、莫言……“这一柜子基本都是现当代文学。”白磊介绍,“你看这本,这是1982年12月路遥亲笔签名的《人生》。”从书本后面的印刷信息上可以看到,这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第一版《人生》。

说着,他又拿起另一本路遥的《当代纪事》,上面除了有亲笔签名外,书中还夹着一个信封。信封的署名为“路遥同志治丧办公室”,打开后则是路遥当年的讣告。“这封信,作为研究陕西现当代文学有一定价值。”白磊说。

如今,信息的载体越来越丰富,阅读的形式也趋于碎片化和网络化,但白磊仍保持着每天三个小时的阅读习惯。“以前可能可以读四个小时,现在很多工作都是在手机上完成的,所以用手机的时间长了一点,但是每天必须读点书才行,不然总觉得少点什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