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利教授“八个步骤改变孩子行为”中的第五步,“设立家庭代币制度”最深得我心,也是我们家一直在坚持使用的管理办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开始我们就是用的代币,每次孩子出现良好行为就给他发对应分值的代币,后面熟练了,慢慢就简化为积分了。

在之前的文章里有贴过我们家制定的《行为价值表》《积分价值表》以及《积分使用登记表》,而且也很详细地列出了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①只有大人在第一次下命令就服从时,孩子才能得到积分。

②刚开始,要不厌其烦的对任何一个小小的好行为进行积分奖励。

③不要因为不好的行为就扣除积分,也就是说刚开始实行积分制度时,要鼓励、表扬、奖励,而不是惩罚。

④给予孩子奖励积分时,要告诉孩子他是因为什么良好行为而得到的奖励。

⑤这个方案需要坚持使用两个月左右,如果很快就停止了,那么孩子行为上的积极改变就不太可能持续下去。

由于暑假里我们希望培养的良好行为跟平时略有不同,所以就需要和孩子沟通,把调整的内容进行确认。

我们分了两次沟通。第一次我和儿子进行讨论沟通,形成积分制度的雏形。这个过程花了一个半小时,主要是在给行为赋分和兑换上产生分歧,儿子想“得到的多、花掉的少”,我还是坚持按照原则赋分。

初稿制定后,全家人再一起逐项讨论,一条一条落实确认,没有异议后,才打印出来,跟《积分使用登记表》一起装订成册。

目标行为价值表:是指孩子通过哪些良好行为,可以获得多少积分。我把它分成了三部分,分别是学习、生活、运动,每部分都列有期望的目标行为及对应分值。

积分价值表:是指孩子得到的积分,可以用来做什么。这里要注意所列的特权/奖励,一定是由孩子提出的,是孩子想要的东西。这是他积极参与、配合积分制度,努力获取积分的动力。否则,孩子会觉得没意思,积分制度也就不了了之。如果第一次就以失败告终,那么后面再想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就越小了。

积分登记表:用来记录孩子每天得到的积分和花掉的积分,其实也是记录了孩子的良好行为。晚上跟孩子复盘,今天做了哪些事情,获得了多少分。哪件事情做的特别好,还可以申请特殊奖励。

其实这个积分就类似于大人的工资,是对我们付出的肯定。下面这张图就是我们给孩子记录的积分,有时候孩子做了啥好的事情,也会主动说,妈妈,“我做了XXX,是不是应该加分呀?”

孩子也同样需要肯定。只不过,有的孩子学习内驱力强,不需要外力督促、鼓励,自己就知道学习;还有的孩子内驱力水平一般,但是知道“身为学生,不得不学”的事实,也可以很好地自我约束。

但是,对于A娃来说,我们的孩子由于缺乏执行技能,启动慢、拖延严重、注意涣散等,学习内驱力弱、自我约束能力低,所以就需要借助外力,来激发孩子积极做事的兴趣。当然,积分制度也只是一个小方法,最好是结合其他教育方式一起使用,或者按部就班执行巴克利教授的八个步骤,效果才最好。

推荐内容